-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深度解读小米秘诀:凭什么击垮华为三星联想
推荐理由:在笔者看来,小米也才3年,他走过的路和淘品牌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样的依赖电商起家,一样的打造爆款,一样的善用网络营销,一样的供应链快速反应,一样的小团队创业,一样的没有沉淀,可为什么小米这么火?我们可以从小米学到更多,绝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和饥饿营销。
正文:
互联网对于小米来说,不仅仅作用于营销环节,2013年它还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链的改造。
5分钟,30万部小米手机,2万台小米盒子,2000台小米电视。
2013年12月10日周二中午12点,小米网诞生了这样的订单数据。这是400万人在线抢购的结果。
这是一个流程的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北京海淀清河五彩城写字楼小米总部的几十名工程师可以放松一下了,他们已经加班超过了10个小时,为了保证12点前后大量涌入的流量不会冲垮网站的服务器。同时,在北京的另一端,在小米顺义的仓储中心门外,又开始了另一场战斗—10多辆印有顺丰、如风达字样的货车在仓库外待命,80名仓库工作人员此刻已开始分拣。一些用户在当晚就能收到刚刚抢购到的小米产品。
类似天猫"双十一"的抢购每周都在这里进行。
每周二中午12点,小米网都会放出一批手机产品,具体型号和数量提前在论坛公布,这个数字是提前计算好的,多一部也不卖。
这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的做法,小米身上贴的最多的就是营销标签,但这不足以解释小米身后那个神奇的成长轨迹:
2013年,它的估值达到100亿美元,超过了诺基亚和黑莓,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简称B.A.T.)。根据凯度移动通讯消费者指数的一份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地区的安卓阵营中,尽管小米的出货量只有联想的一半,但在销售份额上小米手机已经超过了联想,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名,是迄今为止成长最快速的手机品牌。台湾《商业周刊》惊讶于郭台铭3次拜访小米,把小米手机与微信及"我是歌手"放在一起,作为2013年内地冲击台湾市场的三大品牌。
假如把它放到传统制造业缓慢的增长曲线中,你很难相信一个小公司成功闯进了一群大佬们控制的领域,并且仅用了3年时间。
12月10日中午12点放出抢购的手机数量,是由小米六大仓储中心反馈的库存数据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