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海信手机两线出击
"海信中标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前,总共5款CDMA手机参与竞标,中标的双待机也多达两款,在高端手机领域中标机型数量排名第三,但是,具体的中标数量不方便透露。"近日,针对中国电信CDMA手机首批招标结果出炉,海信通信相关人士如此回应。不过,根据业内知名咨询公司"三电咨询"的报告,海信此次中标的市场份额达到10%。CDMA手机运作8年,能坚持到最后的厂商没几个,海信实际上是一个缩影。而新的TD手机征途同样考验着每个国产手机的耐力。
CDMA手机厂商的艰难曲折
根据最新公布的结果,此次中国电信CDMA招标结果三星中标100万台、中兴通讯为90万台,海信则为50万台。
"这个市场排名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厂商投入的情况,这几家厂商都是对CDMA最专注,也一直参与CDMA手机发展的主力厂商。"9月4日,联通华盛一位总监如此评价。此次联通华盛虽因体制原因没有参与竞标甄选,但由于CDMA多年由其操盘,因此,联通华盛对此情况谙熟。
海信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在GSM领域并不领先,但海信在CDMA无疑是"大户"。2001年中国联通上马CDMA时共有十余家终端厂商,海信通信恰好那时候成立。迄今为止海信投入巨大资金打造自主手机终端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主要以CDMA手机研发为切入点,后来延伸到TD手机。
事实上,海信的战果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是市场。2001年,十几家中外厂商齐上CDMA手机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不过,2003年底时,根据赛诺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CDMA手机市场占有率上,三星第一,海信第二,中外品牌几乎平分秋色。而之后,尽管华为、中兴通讯等在CDMA手机发力,但海信在CDMA市场上一直稳居前列,多年来销量一直保持在前三名,海信通信终于站稳了脚跟。
不过,2005年以前CDMA手机领域基本上都是厂商自主开发,自主经营;2005年以后,对所有厂商来说真正的考验最少是两次。一次是2005年底联通华盛成立后的第一次集采;另一次是中国电信近日举行的CDMA招标。两次都是因为运作主体和规则的改变,厂商面临重新洗牌。而最终结果显示,在这个CDMA手机发展新的拐点上,海信通信又闯过一关。
技术突变的转折
"笑到最后就是胜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实际上,最终只有韩国和中国厂商在中国CDMA手机市场坚持下来了。
在2001年联通上马CDMA手机时,曾有人预测CDMA手机领域将是日美手机的天下,因为美国和日韩最早上马CDMA制式。但如今,在日本市场数一数二的京瓷、东芝、三洋等都退出了CDMA手机领域。这一方面是各厂商对于CDMA手机市场的判断,另一方面是由各厂商在CDMA手机市场的份额决定,既觉得CDMA手机市场没有大的潜力,又在经营中没有多大市场份额,退出是必然的。
"海信CDMA的很大转机实际上来自于技术的突变。2007年,中国联通突然由双模单待机转而大推双待机,而恰好海信在这方面早已进行研发。"前述联通华盛一位总监如此认为。2007年上半年,海信推出当时全球最薄的双网双待手机D806,厚度仅为16mm,一举获得成功;其后,海信又推出一款D9817,这款双卡手机成功奠定了海信手机在行业的新形象。仅此一款手机,就获得了商家的一次性5万台的大订单。
"双卡专家"的两线出击
与CDMA领域类似的其实是新崛起的TD-SCDMA手机领域。尽管已有30家厂商涉足开发TD-SCDMA手机,但试水者、观望者不在少数。
"海信通信已建成一条年产能达到50万部的TD-SCDMA专用SMT线体,目前在TD手机领域产能最大。"海信通信相关负责人如此透露。
进军TD领域,实际上也是海信的一种自然延伸。从研发出世界上首款最纤薄的双网双待手机D806,到再次研发出具备内置GPS定位导航功能的双网双待一体化手机D907,迄今,海信GSMCDMA双模双待机已多达6款,再加上双GSM卡手机、TDGSM手机,海信俨然已成为双卡专家,同时,也让中外诸多手机厂家、运营商开始对这个以技术成名的企业刮目相看。
在中国移动两次TD-SCDMA手机招标中,海信通信以2.5万部中标数名列所有厂商第四,这可能是海信通信在TD领域的底气。
但实际上,任何知名厂商都不是"神",对于新的市场,只有专注和坚持才能最终胜利。
作者:郭冬颖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