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国产光能手机夭折背后:中国新技术产业化行路难
产业政策赶不及
市场竞争脚步
说到光能手机产业面临的问题,孙剑灵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光能手机产业标准严重滞后,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国家只有针对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标准,而没有任何针对手机等小型数码太阳能产品的标准。这直接导致这个产业的发展没有任何依据可以参考。另外,中国能够做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测试机构很少,而且价格昂贵。"做一次普通的测试要20万元,很多小厂的产品根本不做测试就上市了。"
"如果有国家标准,有一个强制性的国家认证,或许今天中国的光能手机产业就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孙剑灵对记者表示。
但是问题在于,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国家还在对一个新事物进行观察的时候,这个新事物已经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开始异变。光能手机就是这样。半年之内就由于"山寨"的流行,导致产业崩溃。国家相关部门根本没有机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对策。
既然无论是标准,还是品牌两条路都无法走通,那么中国光能手机的未来还如何发展呢?
"等吧,等韩国人把市场做起来,我们再跟着做吧。"孙剑灵的回答让人黯然神伤——完全不见了两年前,率先喊出世界第一的豪气。原本领先于全球的光能手机业务,再一次重复着中国本土手机行业的宿命。
记者观察
中国新技术市场化路在何方?
当我们高喊让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替换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时候,中国的创新技术如何市场化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光能手机在中国短暂的兴衰史是绝好的例子。一项优秀的专利技术在无情和无序的市场竞争面前最终土崩瓦解。
也许我们难以改变目前相对恶劣的竞争环境,也许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标准总是要迟迟落后于市场。但是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一项创新技术是掌握在拥有强势品牌的中国企业手中,是不是生存环境会好一些呢?至少在面临"只是外观想象"仿制品的时候,还可以凭借品牌的力量赢得部分消费者,让这个新技术有部分市场的支撑,得以拥有延续和完善机会。
所以,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和强势品牌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不是比自己做更有利一些呢?要知道推新技术是有风险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需要品牌、市场、管理等诸多综合因素的保证,一项新技术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恐怕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看好"综合素质高"的三星可以带动光能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这个结论下得有点武断,但是中国创新技术要寻找市场合作总要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