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吸费为何屡打不绝:每次抽查有人通风报信
手机内置软件吸费为何屡打不绝
手机在不知不觉中上网产生流量,话费莫名其妙被扣并非新近出现的现象。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14条规定:定制话机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
《规定》出台后,很多媒体将上述条款解读为工信部规范手机内置软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有评论称,该规定将对手机、特别是山寨手机内置SP有了进一步的体制规范,也意味着国内SP市场将会面临严格管制。
《规定》第3条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定制方")向移动电话机生产企业定制移动电话机,适用本规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运营商角度而言,定制手机中的绝大多数增值业务都是运营商自有业务,运营商本身对第三方SP业务的准入控制较严,对其有效监管并不是问题;但目前市场上的大量山寨定制机并没有进入运营商销售渠道,监管难度很大。
而中小规模SP公司如果遇到运营商的严格管理,有可能转向山寨手机内置,最终绕开工信部和运营商的监管。眼下,吸费陷阱真正的重灾区是非运营商定制手机和山寨手机,监管难度很大。
沈鹏(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正是因为国家对山寨手机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方法,所以SP公司才方便在山寨手机里内置SP代码、SP服务链接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李强认为,"屡打不绝的核心原因是手机内置软件吸费产生的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有利益在里面,如手机生产商、SP公司和通信运营商,再加上缺乏严厉的惩罚性机制,导致一些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据了解,手机吸费软件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手机生产商在定制手机时已经将吸费的软件做进去了,并且设置好了吸费软件的代码,甚至把上行代码和SP公司的计费单都做好了;另外一种是智能机的软件,以正常服务软件的形式安装在手机里,但里面其实包含了恶意扣费代码。
李强称,在前一种形式中,手机生产商、SP公司和通信运营商都有合作协议,"手机生产商每生产多少台机器,SP公司就会按照协议支付多少费用;而通信运营商和SP公司也有协议,通过软件上网产生的流量费用进行分成"。这类恶意扣费软件在联网时没有任何提示,只要一点开图标,SP公司的后台就开始扣费。
后一种形式的扣费也非常隐秘,一旦智能手机中安装了以正常服务软件出现的恶意扣费软件,这些软件就会屏蔽掉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10086)发送的收费提示短信,不知不觉中,用户的话费就被扣掉了。
研发卡巴斯基手机杀毒软件的一位技术人员也强调,一些智能手机用户在安装目标软件的同时,可能也安装上了流氓软件,甚至目标软件被人做了手脚捆绑了木马。用户一运行该软件,手机就自动进行订购SP公司的付费服务或者连接网络的操作,未经用户授权就在后台进行操作确认,因此,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扣掉了相关费用。
那么,用户该如何辨别哪些手机应用软件是吸费软件,进而采取何种措施防止恶意吸费的软件运行呢?
据了解,在手机上安装手机杀毒软件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某品牌手机安全软件在对手机进行扫描时,会根据特征码判断手机是否被恶意软件感染。若被扫描对象中包含反病毒数据库中记录的特征码,手机安全软件则会根据用户需求作出响应,比如尝试清除该恶意软件、将其移至隔离区域、直接进行删除或者询问用户如何处理。
但李强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手机防毒软件只能防住已经知道是恶意扣费的软件,而研发恶意吸费软件的人也针对扫描进行不断地创新,研发出新的代码"。
"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你发现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了,然后向通信运营商投诉,而他们顶多就是返还信息费,并不会因此受到更多的追罚。"李强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出一个完善可行的严厉惩罚机制,"一个手机内置了某项业务,这个业务肯定对应一个代码、一个公司,如果说有客户举报,首先可以查获手机生产商,随后可以查到移动增值业务的提供方,对他们的收益进行查获并加大力度追罚。这个力度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厂家敢铤而走险了。"
"每次抽查都有人通风报信"
"其实工信部非常重视手机‘后门’内置软件吸费的现象,每年都会对一些地市的山寨手机进行抽查。"在沈鹏(化名)看来,工信部治理"后门"内置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运营商底下的人和SP公司勾结得太厉害,每次抽查都有人通风报信"。
"这次抽查将在9月13日至17日开展。哪些人参加、抽查哪几个省份、抽查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有关系的SP公司早就提前知道了。"沈鹏说。
沈鹏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来的一个链接显示,9月8日,有人就在上方网发布了题为"传9月工信部将开展服务监督大检查专项行动"的文章。文章称,"9月份工信部将不进行第三季度拨测,取而代之的是覆盖全国8省的服务监督大检查专项行动。此专项行动文件部长下周一签发至各相关部门,因此,请暂对以下内容保密"。
文章所列的"以下内容"指的是此次服务监督大检查专项行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检查组人员构成"、"被检查地区"、"检查时间"和"检查内容"等4项。
检查时间就是沈鹏提到的"从9月13日开始到9月17日结束";"被检查地区"共8个省(区市),分为4个区,分别是东北区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的湖北省和安徽省,南部的广东省和云南省。"检查内容"一项提到,"南部及中部4省是此次检查的重点地区,将会对业务进行多批次拨测"。"检查组人员构成"一项写道:"工信部电管局将派出4个工作组,每组负责两个省",每组设组长1人、组员3人,"包括被检查8省共抽调4人,打乱后分到4个组;运营商抽调4人,打乱后分到4个组;另外一名成员为当地管局提供"。文章还披露了当时已经确定的3个组组长的姓氏和职位。
"检查内容"一项还提到,此次检查的"重点为内置业务,还有媒体互动,另外短代下载业务也会涉及"。沈鹏告诉记者,为了检查内置业务,工信部派出的检查组到达被检查地区后,会购买大量的外地手机卡,然后插入山寨手机中进行测试,看是否会产生不合理的费用。如果发现存在"后门"内置软件吸费的现象,将对相关的SP公司进行查处。
去年第一季度,针对当时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山寨手机内置SP业务吸费的问题,工信部对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的服务和收费行为进行了抽查行动。工信部在此后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以下简称"2009一季度通告")显示,该次行动对73部手机终端内置的46家增值电信企业的585项增值业务的服务和收费情况进行了集中抽样检查。
2009一季度通告称,结果表明,所抽查的增值业务99%收费正常,整体情况良好。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仍有4项手机内置增值业务使用不正常,大多集中在未获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型号上,主要问题是:内置业务不明码标价或标价不规范;内置业务菜单名称与实际提供内容不相符或名称低俗;没有提供内容却扣费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对存在问题的违规企业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工信部今年5月15日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以下简称"2010一季度通告")显示,一季度,针对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手机内置后门软件,暗藏收费陷阱"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查证属实的违规增值电信企业和手机生产厂商进行了依法严肃处理,并组织开展了后续跟踪检查,对20款手机内置的314项增值业务收费情况进行了抽样拨测。
2010一季度通告并未公布该次后续跟踪检查的结果,但称"经检查,相关电信企业已对涉及的违规业务采取了业务下线、停止计费等措施,整改要求得到落实"。
沈鹏告诉记者,由于每次检查前总会有人把消息走漏出去,所以各个内置的厂家自然就屏蔽了下行(指发送增值业务短信的服务通道——记者注),所以就测试不出来什么了。
此前,有媒体对"所抽查的增值业务99%收费正常,整体情况良好"的结果也提出过质疑,认为抽查"不痛不痒"。
沈鹏也表示,那些有关系的SP公司在得知消息后,会提前与内置商打招呼,"避过抽查的风头,只有那些没有关系、不知道抽查消息的SP公司才会被查出来"。
"吃一圈,啥也检查不出来的。"在上方网的披露文章下面,有网友如此回复。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宏达电称年底全球品牌知名度将超40%
下一篇:分析称智能手机出货明年将达4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