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从“手提电话”说起
手机正式普及之前,我曾花5000元买了个"大板砖",这在当时几乎是最便宜的一款。当然我还没赶上更早的时代,那时手机俗称"大哥大",大名"手提电话"——那分量,真要"提"着才行!号码还是8位的——其时北京市座机电话仅有7位。
于是经常被人提醒:虽说号称"移动电话",打电话时最好还是找个没人的角落,否则会有人从后面给你一棒子,然后抢夺你昂贵的手机。
当手机不那么昂贵之后,就开始有人在报上探讨"买得起用不起"的问题了——打一分钟电话居然要5角钱!这在当时让人很难接受。所以那时的手机,被很多用户当作"来电显示机":手机响了,挂掉,再根据上面的号码用座机拨回去。还有些年轻人,把手机当作"信息传递机":拨一下对方手机,挂掉,但这一声响已向对方传达了一个信息,比如:我到家了。这不禁让人想起在邮票出现之前,姑娘从信封上的记号就获悉了未婚夫的平安。但这种方法传递的信息量过小,很可能因无意导致信息误传。
再后来手机短信才大行其道,帮助用户加大了信息量。据说这一功能在开通时根本没被当回事儿,不成想现在却有了如此巨大的交易量。但是马上手机就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
接下来是买车的故事。报上又开始讨论:"买得起养不起",诸如汽油费、养路费、停车费等。于是有专家甚至提出这样的建议:私家车主白天用车,晚上将车交给某些经营公司,集中起来运营服务,以降低使用成本——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简直匪夷所思。
技术的发展会让我们曾经的对策变得过时甚至可笑,有些道理其实十分简单:对于某种物品,有经济承受能力就提前使用,否则就不要急于与人攀比。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分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不是别人有的东西我都要有;就技术角度而言,科技的迅猛发展,会使很多东西急速降价,进而推广普及。初用手机的年代,大家工资几何?自然觉得话费过贵。而现在呢,手机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随行工具。10年前曾有人惊呼收废品的都有手机了,可是现在,没有手机的收废品者营业起来都有困难。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