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国产手机突围 华为富士康谋划手机新品牌
智能手机时代,有品牌才会有利润。
根据分析网站Asymco上Horace Dediu的数据统计,苹果和三星则占了手机厂商利润的99%的份额,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LG和黑莓制造商RIM公司全部亏损。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手机厂商能否逆市崛起?市场仍在考量。
华为:另起炉灶
近日,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中透露,华为公司内部品牌讨论认为,由于华为是一个B2B(企业对企业)品牌,不利于面向终端消费者,因此未来华为手机有可能启用新的品牌名称。
余承东表示,目前华为的多款手机是运营商采购的定制产品,"只要低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做差的产品会砸掉自己的牌子,而改做精品之后,如果按照运营商集采价格出货又会导致亏损。
他同时指出,在公司内部的品牌讨论会上,讨论参与者几乎一边倒地都建议手机以后不要再叫华为。"大伙认为华为是一个B2B品牌,不利于面向最终消费者。长期搞运营商定制集采,会被陷入到低价形象中,担心品牌杀不出来。"他说。
按照余承东的设想,未来低端运营商集采低价手机叫华为品牌,中档叫华为荣耀,P系列和D系列(高端机型)叫Ascend华昇,先以最高端的P系列和D系列把品牌档次拉高,等将来脱离华为品牌名称,走专业高档电子通信消费品道路后,就全部都以"华昇"取代华为品牌。
对此,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智能手机领域的品牌竞争才刚刚开始,国产手机厂商要想实现品牌形象的逐步突围,必须从技术创新、专利积累、市场拓展等多个层面进行提升,这需要历经较长的过程。
"智能手机厂商要想稳固自己的江湖地位,必须要保持一个较大的出货量。华为目前面临的一个悖论是:它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树立了品牌知名度,但是,在这一层级的市场内,大多数手消费者都有崇洋媚外的消费习惯,难以很快实现品牌突破。而在运营商主导的三四线城市,虽然手机的销量容易做大,但利润却无法保证。"王艳辉说。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则认为,品牌价值的积累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的投资,华为未来有可能会逐步淡化自己在电信运营商行业的品牌,而转型成为消费电子巨头。
"智能手机品牌正在进行着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功能机时代称霸一时的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都在不同程度上衰落了,而且这一衰落的过程进行得非常快,这就给其它手机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目前,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利润都被苹果、三星侵吞,国内厂商在做大之后,必须考虑的是业务赚不赚钱,因此打造品牌成了必经之路。"王阳说。
富士康:自有品牌?
昨日(5月7日)有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与夏普洽谈,在中国组建一家移动通信的合资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程天纵近日来到北京,与夏普中国的高层会晤,双方探讨了在中国成立一家有关移动通信合资公司的可能性。他同时也于近日同时拜会了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
对此,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对此暂时不予置评。
3月27日,富士康宣布投资8.09亿美元获得夏普10%的股份,同时将其在日本西部的平板电视生产厂近47%的股份出售给富士康母公司鸿海,两家公司合作生产电视机。
目前,富士康集团还与长虹集团共同投资32亿元在绵阳经开区建设智能手机项目。
对此,王艳辉表示,富士康在智能手机领域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它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一直为大的品牌厂商进行OEM、ODM代工,未来富士康发展自有品牌并非完全不可能。
"台湾公司很多都有强烈的品牌情结,他们并不甘心一直做代工工厂赚取微薄的利润,HTC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富士康与夏普合作,是看中了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由于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代工厂想成功动作手机品牌并不容易,而且最后这个品牌由谁来操盘也存在争议。"他说。
小米:优势渐消
"饥饿营销"的话题变始终伴随着小米。
近日,小米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月营收已经超过10亿元,每月发货量在50万台以上。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预计,今年小米手机销量有望突破500万台。
对于小米公司频繁发布的"惊人"数据,部门行业人士提出质疑。
对此,小米副总裁黎万强对外解释称,今年5月份,联通渠道的百万订单已基本完成。"有些厂商和同行业不信我们的数据,事实上,上游供应商不管是提供芯片的还是做摄像设备的,一问就知道数据。现在我们每月已经有六七十万的订单了。"
小米从上市以来就号称"不靠硬件挣钱",然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已经对小米公司的经营模式提出挑战。
"小米公司获得了商业运作上的胜利,它在短时间内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获得了第一步的成功。但是,这种模式带来的风险是,上来得快下去得也快,由于缺乏技术积累,品牌难以获得价值支撑。"王艳辉说。
王阳则指出,小米公司利用"宣传品牌,渠道扁平化"的策略,迅速吸引用户,并不断推出宣传策略对使用者进行捆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概念正在迅速失去优势,随着百度、阿里巴巴、盛大、360等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手机产品,其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同时,其核心产品米聊也在受到腾讯微信的强力冲击,未来前景并不明朗。"王阳说。
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华为、中兴等公司的迅速参战,小米手机的硬件优势也在逐渐消失,想要保持迅速成长将会日益面临挑战。
"事实上,小米仍在推行着他最初的策略,虽然市场成长会变慢,但是只要能够成功的捆绑用户,逐渐将用户规模做大,那么未来依靠软件盈利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模式。"王阳说。
作者:齐文婷 来源: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