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别当"手机控"! "手机依赖症"影响心理生理
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觉得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亲,是不是觉得说的就是你?如果是,恭喜你,你即将或已步入"手机依赖症"患者行列。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瘾",是指一些人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在心理医生的描述里,"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就像在患者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其和外界隔绝开来,一旦离开了手机,便会坐立不安。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也在与日俱增。
调查
超九成受访者离不开手机
"我可以不带钥匙、银行卡,甚至不带钱出门,但一定要带上手机。"作为一名手机控,广州白领陈先生表示,没有手机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一天都魂不守舍。"我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来第一件事,都是玩手机。"
有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她的朋友有一天心血来潮,统计了一下自己每个月的手机通话时间,统计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竟然高达6000分钟,平均下来每个工作日要打300分钟电话。"我们没打那么多电话的也是整天拿手机刷微博、上网页,确实花了太多时间在手机上。"
此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中提到,人们玩手机主要是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而在一天中划分的11个时间碎片中,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非语音业务),此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手机,让很多人萌发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祖辉表示,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网站做了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而如果必须要在手机和钱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手机的人占压倒性的多数。
另一项研究,则再一次证实了手机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一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平时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贴士
"手机依赖症"小测试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机依赖症,做做下面的测试吧,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危害
心理和生理均受影响
看电子书、刷微博、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陈祖辉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据陈祖辉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 "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对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深表认同,他指出,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据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潘集阳表示。
预防
充实生活,找到生活重心
据专家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删除一些"非必要"的软件。实际上,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选择权。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陈祖辉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对于成年人,陈祖辉建议应注意不要沉溺其中,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潘集阳表示,要舍弃手机基本是办不到的,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过度依赖手机,有网友支招道,"拿在手上会让人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类似的方法尝试断网、换一个功能单一的非智能手机,迫使自己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
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智能手机对决:中国厂商叫板国际巨头
下一篇:评论:小霸王做手机最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