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拿用户当试验品 拷问小米模式的8个问题
前言:雷军于两年前创办的小米科技应该是国内极受关注的一家企业。这家创立两年多的企业,从它第一次公开亮相到现在就一直伴随着掌声和质疑声。一方面,它为用户带来了一款配置不俗,而价格却并不高昂的智能手机。另一方面,持续的无货状态和不间断的微博病毒式营销又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剑走偏锋。
拷问小米模式的8个问题
对于外界来说,小米公司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公司,同时在它身上的争议也丝毫不会比故事少。在米粉来看,这是一个"用心"的企业,同时在很多细节上又做的很到位。而在非米粉的人看来,这家企业很多行为都有些做的"过头儿",甚至让人觉得做的太形式化。
雷军和小米科技,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焦点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时候,一直声称崇拜乔布斯的雷军选择了与乔布斯一样的行头儿,甚至在发布会风格上都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其产品的推出周期产品类型也无一例外的能够找到苹果的影子。毫无疑问,从现在来看,小米显然是成功的。短短两年时间,小米手机就成为了国内几乎无人不知的手机品牌,但纵观它从无名到盛名的过程,却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小米盒子与ATV,"中国式苹果"还要抄多久?
小米盒子是小米科技最新推出的一款产品,其被定义为"小米手机最发烧的配件"的产品,实际上产品属性与小米手机并无太多关联之处。所谓的"最发烧配件"更多的是想借助小米手机的热潮来对小米盒子进行炒作。只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的话,用"配件"似乎并不妥当,毕竟"配件"的含义,绝对不是小米盒子于小米手机的意义。(最新消息,小米盒子因"系统维护"已经停止视频内容服务,不知道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小米盒子的处境似乎有些危险
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小米盒子的出现,更多的是让我们进看到雷军声称成不了苹果的小米科技再一次"模仿"了苹果。在小米手机上,有非常多的地方让人们可以看到iPhone的影子。而这一次,轮到了Apple TV(事实上,小米盒子在功能方面跟ATV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结合坊间一直传闻的"米Pad"以及隐隐发力的小米应用商店,以及酷似苹果模式的小米之家,都无不透着股"苹果"味儿。不知道,这样的抄袭是不是也是在像雷军的神——乔布斯致敬。
从展示图来看,小米盒子似乎是iPad的最佳"配件"
虽然雷军否认自己能够到达乔布斯的境界,这个坚称自己不做中国苹果的公司,似乎在义无反顾的复制着苹果的一切。
小米盒子到底是有多发烧?
抄袭魅族、苹果,网络病毒营销何时结束?
过去的两年间,小米科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外界对它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抄袭"是它一直备受质疑的一点。在雷军还未做出小米手机的时候,曾在多个场合对国内另外一家手机厂商示好,这家厂商正是同样颇具争议的魅族。在诞生之初,魅族科技的董事长黄章更是直指雷军抄袭了魅族手机,后来的黄章与雷军、魅族和小米势同水火。
现在的小米与魅族,已经势同水火
从产品角度而言,小米手机成功以来的MIUI和小米手机终端也的确和魅族手机有着明显的"撞衫"。如果说硬件终端同质化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的话,那么MIUI过度与魅族手机相似的UI就难逃"抄袭"的指责了。当然,从MIUI团队伪装成民间团队到现在的两年间,小米手机和MIUI的成功早已掩盖了这种种劣迹。
魅族手机曾是雷军的心头爱,也许这曾是他想收购的企业
相比起已经被遗忘的魅族,小米科技对"苹果"的抄袭之路可是才刚刚起步。当然,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是小米的确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除了在众多思路上复制了苹果的模式,雷军更是深谙乔布斯的"超出预期"。这也正是小米手机赢得一部分用户喜爱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小米习惯于时常性的让用户"占便宜",而这种"便宜"也屡次成为它们博得用户好感的一个途径。
小米做不了"中国苹果",但可以复制么?
如果说"抄袭"事件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并不大的话(事实上,对于布局、炒作能力远不如小米的魅族来说,这样的抄袭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在微博上的营销炒作应该是让不少人反感了。不得不说,小米在微博上下的功夫是其他手机厂商难以相比的。动辄关注小米微博以及其工作人员微博,然后@多位好友并转发,有机会免费获得"F码"或者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在微博上惯用的推广手法。对于企业来说,推广自己的产品无可厚非,但对于微博这样一个新媒体平台,毕竟和传统新闻媒体不同,具有连续性的轰炸式的转发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作者身边就有不少对小米手机并无兴趣,但无奈被好友"骚扰"。
觉得像什么么?(答案看下图)
苹果iPod Touch被撞衫了
拿用户当作试验品模式,是否真的可行?
其实在"玩"工程机的把戏上,魅族科技要算是鼻祖级的。对于这个手段,雷军再次"借鉴"了过来。甚至现在小米科技的产品已经都是"无工程机,不小米"的固定模式。小米手机和小米手机的都选择了工程机先发的手法,就连"配件"小米盒子也同样是率先发售工程机。
公开发售工程机的手机厂商,甚至电子产品厂商,小米科技应该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企业"了(传统意义上工程机就是半成品)。当然,从战略上来看,这样的举措能够获得非常可观的利益。第一,为延后正式发货时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同时又可以在这段真空期保持持续的炒作。
供资深发烧友测试及产品改进,那么小米的测试团队呢?
以小米手机2为例,8月16日发布,直到10月底才有仅仅5万台的数量。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如何能够保证持续性的炒作,工程机是一个极好的噱头。当然,工程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把小米手机用户当作小米手机完善中的试验品。
顾名思义,"小白鼠"有着一定的实验意义。所谓的小米手机工程机其实正是还未成型,其他厂商一般是不把这种机器放出来的,更不要说是售卖了。而小米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小米手机工程机开卖,并直言希望用户反馈问题,让小米可以及时修正。此外,工程机还可以无条件更换为正式版,在小米手机2的时候更是变成了16GB版升级成32GB,这些小细节也掩盖了工程机发售的弊端。
只是,对想购买小米手机的用户而言,真的需要工程机这个插曲么?为什么小米手机不能够用自己团队的力量来进行完善。要知道,在雷军的口中,小米手机最终的形态是立足于全球的,那么在全球手机厂商中,似乎没有一家需要"公测"。费尽心思的想用用户来纠错找BUG,真的不如构建一支有效率的测试团队。当然,如果取消了"工程机"阶段,可以需要提早供货一个月,不知道小米是不是能够做到。
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用户,在购买手机的时候需要做的是产品有吸引力、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买到,三者缺一不可。而小米手机营造了足够的虚头,早在发售之前的两个月就公布价格,进行炒作,只是产品呢?
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小米盒子,抑或者未来的小米Pad、小米TV、甚至小米Car都需要"公测"的话,我们很难有理由相信它会给予产品好的体验以及使用安全感。
一直在说提高产能,为何依旧持续无货?
从一年多前的小米手机发售,到现在,围绕着雷军和小米之间一直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无货。在商品市场,有货,才可以谈价格。而从小米手机到小米手机2,再到小米盒子,雷军和小米科技的运营团队让所有人知道了1999元的小米手机,399元的小米盒子,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高举性价比大旗却挤牙膏式售卖的产品,要等半年,甚至更久才能够开放供货。
只说自己的性能提升,但产能为什么毫无进步?
饥饿营销,期货,炒作,这些并不正面的词汇被集中冠在小米手机上。不同的是,在小米的第一年里,小米用还是市场的新人、超出预期、不可抗力等等原因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如此长时间才放货(超过半年的时间)。到了小米手机2的时候,问题似乎没有一个被解决。
与所谓的硬件配置大飙升,小米手机2的整个营销流程基本如法炮制其一年前的手法,一样的分批次"限量购买"。不同的是,这一次,第一次放货和第二次放货综合仅仅15万台,甚至比雷军承诺的25万台大减。
被市梦率估值40亿美金、成功融资的小米,以及早已"不差钱"的雷军,按理来说,吸取了经验并有足够的资金以后,应该大大改善自己在供货和售后方面的问题,但在小米手机2目前的发售事实面前,似乎小米科技更多的进步都在于营销、炒作。
早年小米手机1供货紧张,问题频出的时候,雷军和其他几位小米联合创始人就声称会解决提升产能,尤其是所谓的豪华团队不少出自曾经的知名手机厂商之后,问题仍未有丝毫的解决。这不免有些让人不满。
对于这个问题,雷军解释道,因为采用了最先进的四核处理器,良品率不高,产能爬坡,所谓导致供货有难度。对于早在8月16日就已经发布的小米手机2,也许未来应该把这些变数都算进去。毕竟对于一家手机厂商而言,这些问题在手机发布的时候就应该想好处理方案。或延后公布的发货时间,或选择能够保证供货的芯片。用户需要的可以买到的结果,而非买不到的理由。
发售半年才供货,是无利,还是暴利?
从产品没有利润,到核算成本的"赔本卖",小米科技的掌门人雷军给了用户一个又一个小米手机看起来很美的理由。尤其是在价格较为敏感的大陆市场,"物美价廉"是绝大多数用户购买产品的标准。虽然在小米手机之前,旗舰级手机也是讨论的焦点,但因为较高的价格则让它们通常止步于讨论。小米手机出现让这个用户数堪称"恐怖"的市场,备受推崇。
但在推崇的背后呢?仅卖1999元的小米手机有着相当多的光圈,无利、赔本卖让用户看到了"价廉",而雷军市场强调的配件均进口,"发烧级"体验让用户感觉到了"物美",这就让小米手机理所当然的被视为了"物美价廉"。
仅仅数百台的小米手机工程机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卖
的确,小米手机和小米手机2的性能在发布之时(2011年和2012年的8月16日)都是非常高的,就像雷军所说的,是"碉堡了"的。但你要知道,即便是仅仅数百台的工程机也要等到发布后的一个多月才开始卖。
为何总是迟迟无货?
以今年的小米手机2为例,8月16日发布,直到10月底才正式发售且数量仅仅为5万台。即便是11月19日的第二轮购买也仅有10万,雷军更是向媒体公开表明,小米手机2开放购买要等到2013年了。
而很有可能的是,小米手机2在正式版发售前不久才开始进入投产阶段。而这时的电子元件价格不知道已经降了多少了。再等到其所谓的真正放货,1999元的售价早已没有性价比。
如此之久的时间,小米手机是无利,还是暴利,答案不言而喻。
"发烧级",到底什么是小米的"发烧"?
小米手机有一点鲜明的特点就是喜欢打造概念。与很多厂商不同的是,雷军选择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来概括小米手机——发烧。一句"小米,为发烧而生!"成为了它们早期产品传播点。
什么才是小米所谓的发烧?
至于怎么理解发烧,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了。雷军曾说只做发烧级手机、只做高端,很多人将这一观点视为小米手机是最强配置。但多个所谓的"青春版"(即低配版)的出现,让人们产生了质疑,而发烧又被解释成了"发烧级体验"。
如此一来,在一个本就模糊的概念上,再次加一个模糊的概念,"发烧"和"体验"拼凑在一起如何理解也为成为小米手机随时可以改变的概念了。也许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双核不是高端,但不能否定它可以带来发烧级的体验。但是,小米手机为何不给一个标准的理解呢?一味的想营造高端的形象,把自己的"低端手机"不视为低端,这一点不免有些不切合实际了。
上一代产品,被冠上了"经典发烧机"的名号
有意思的是,小米手机在命名上也喜欢用一些夸张的解释。比如小米手机2的旗舰版、至尊版,其实只是16GB和32GB空间的区别。联想起,早前被质疑的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还是建议小米不妨把工夫用在产品方面,而非卖弄概念。
喜欢造神的小米,什么时候能够回归"凡间"?
同喜欢营造概念的小米,也热衷于"造神"。从雷军这位创始人,但整体的运营,似乎都不缺乏对人物、事物的膜拜和专注。当然,对于产品的专注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应该学习的,仅从这一点来看,甚至很多国际厂商都值得向小米学习。
被抢购已经是小米手机的推广噱头,但何时才能够解决无货状态呢?
但为什么一个如此专注于产品,视用户为生命的企业会引起一些不满之声呢?作者看来,也许可以归结于一个成语——过犹不及。
在国内的企业高管中,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手机行业,视苹果已故CEO乔布斯为偶像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如雷军奉若神灵的似乎绝无仅有,并且在微博等公开场合表示对乔布斯的顶礼膜拜。只是,也许对于个人的膜拜应该更多的是在埋在心里,或者偶尔谈及的时候随口说两句,而非挂在嘴边恐人不知。
对于自身而言,小米手机这一年多来也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累计上百万台,数次开放购买的小米手机,加起来的时间也许连一两个小时都不到即遭抢购一空。小米更是将抢购时间作为了一个噱头展示在其官网产品页面。当然,几分钟就能够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它的成功,但大部分时间的无货、缺货不知道是不是也提醒着小米这个病态的模式。
发烧、米粉、市梦率,小米如何能不像"宗教"?
小米手机与其他大部分手机有着鲜明特点的就是,就是它获得了远远超过其他品牌的争议声。被统称为"米粉"的小米用户对小米手机的喜爱很大程度超过了产品的本身。小米科技也一直在营造一个氛围。
小米手机
的确,在雷军眼里,小米科技的成败取决于用户,更进一步来说是取决于米粉的整体能量。在小米手机1的发布会上,就邀请了非常多的米粉们参加,从作者参加的多次产品发布会来看,这一次的发布会也是最为喧闹的。而到了小米手机2的发布会,更是一场宗教式的发布会。
公布售价的全场欢呼鼓掌,旋即雷军称相比1999元的售价,小米手机2的成本达2350元,是亏本卖的。种种的动作让那些打算买手机的用户感觉发现了市场中的"明灯"。但作为一个商人,作为一家盈利性机构,没有利润的贩卖商品这合乎常理么?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伪命题。当然,雷军在会后也解释了所谓的不盈利是指前300万台,只不过以现在的出货速度,应该会提前很多吧。但2350元的成本价以及不盈利已经深入了人心。瞧,又是一次成功的口碑营销。
老实讲,对于宗教式的理念的确能够让用户看上去更具粘性。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更有利于发展。小米用相当可观的资金来筹建小米之家(并非只是售后维修,有互动联谊的作用),在各地办联谊会,在微博上大规模的互动,这些让小米掌握了更强的话语权。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为何仅一个MIUI试水收费,就让用户抵制?
我们不难看出,乔布斯和苹果对雷军以及他的小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苹果iPhone成为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人最想买的手机,想必小米也想成为这样的一款产品、甚至是苹果这样的企业。但在MIUI试水收费和小米手机持续无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小米存在的一些隐患。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这样的原因让它的品牌竞争力并不强,当没有了性价比之后,很容易受到市场的抛弃,在众多大打低价性能牌的厂商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小米的"宗教"不知道是不是会受到影响。
总结:小米,营销道路上的"过犹不及"
从小米手机1发布,到小米手机2,小米盒子,没有人能够否认雷军和小米科技的出色。对于一家起步不久的手机厂商,产品已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以及及时改进自己的战略等方面,小米也表现突出。其表现出的应对能力远超出竞争对手。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小米在过去的一年多间在供货和营销方面的问题是极为明显的。屡次强调不盈利甚至亏本,无疑有些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而它的难产问题,以及难产过程中的种种措施也很难让人看到诚意。对于一家手机厂商,通过营销手段让小米手机屡次都成功避免了被用户抛弃的危险,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如果你不能够及时(小米手机连准时都没有做到)供货,有太多早已虎视眈眈的对手想争抢这块蛋糕。也许下一次,小米手机仍然在数个月时间里没有供货的话,再高超的营销炒作手法也会让它回天乏术了。
小米网卖的东西种类很丰富
相比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的时候,现在这个市场小米手机的竞争对手已经多了不少,包括联想、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厂也陆续进入这个市场厮杀,再加上苹果产品策略的调整,摆在雷军和小米面前的问题将越来越艰巨。对于这种情况,也许小米手机真的不应该太过执迷于营销手法了。
作者:杨森林 来源: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