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市场掀个人定制热 高成本或圈窄用户群
继华为终端不久前联手天猫推出旗下首款C2B商业模式的手机Mate之后,智能手机市场上,用户个人定制模式再次引起关注。日前,青橙手机董事长王迅在"2013易观电子商务盛会"上正式发布了用户定制手机青橙N1即将上市的消息,新营销模式是其最大的创新亮点。
厂商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让用户可以定制个性化手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手机行业实现C2B并非易事。其中,由于流程不统一,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定制手机的成本必然会增加,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将由谁来承担是关键问题。毕竟,随着智能手机平均价格的下降,在大多数用户眼里,性价比才是其购机的决定因素。
个人定制或成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一大看点
据介绍,青橙定制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外观定制、硬件、软件、配件、服务。具体来说,青橙N1允许用户定制所需前后摄像头像素、触屏分辨率等;在软件方面,青橙N1提供用户指定软件预装、用户个人APP定制服务——包含机主的照片、联系信息、个人爱好、社交网站更新内容等等。青橙N1还提供个性化外观定制、多样化的周边附件选择。在交货时间上,青橙提供一周送达服务。王讯对此显然颇为得意,他表示,"在青橙N1以前,尚未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能够提供如此深度的用户定制服务"。
此前,HTC也传出消息,称该公司欲基于自身电子商务平台,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中国内地市场尝试推出"个人手机定制"业务。据悉,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已将个人手机定制业务的前期调研工作交由中国区副总裁、产品市场部总经理林祖荣负责。
摩托罗拉移动顾问盖伊·川崎同样表示,该公司对手机定制有着浓厚的兴趣。据悉,盖伊·川崎在Google+主页上发布了一段自由定制保时捷汽车的宣传短片,对于这段视频,盖伊·川崎发出感叹,"如果手机能够自由定制该多好!"不少人对他的这句话作出猜想:未来摩托罗拉移动也将做个人定制手机吗?
与HTC和摩托罗拉移动"像风像雨又像雾"的不明朗状况相比,华为终端显得干脆许多。华为电子商务部总裁徐昕泉不久前宣布,华为与天猫合作的业界首款C2B智能手机将在电商渠道正式上市。这款C2B手机不仅借助天猫作为销售平台,而且其早前的产品设计、研发,就以天猫、淘宝网的海量用户调研数据作为基础,即消费者定制生产。
多家手机厂商的定制手机消息虚实不一,但至少已经有厂家付出行动尝试了。由此可以看出,2013年,智能手机定制销售模式是一大看点。
市场竞争升级倒逼厂商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在手机行业里,没有创新就意味灭亡,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营销模式的创新。很多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日渐颓败的大厂商都印证了这个道理,譬如昔日大佬诺基亚、RIM(现称"黑莓")、摩托罗拉等。在软硬件创新日渐趋同的情况下,营销创新成为厂商突围的方法之一。
一方面,当前手机行业特别是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半程,各厂商技术创新较乏力。纵观2012年手机市场,整个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且"价格战"惨不忍睹,一些新品甚至从技术到营销都毫无创新可言。很多终端厂商,甚至是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巨头,除了硬件与外观上稍有改动外,消费者的体验并没有相应提升。有网友戏称:"苹果的创新就是更长;三星的创新就是更大;诺基亚的创新就是更硬。"
另一方面,苹果和三星在市占率和利润上都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他厂商很难策反其存量用户。在此形势下,厂商在销售模式上做文章,立足差异化竞争,不失为可行之策。小米创新的成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互联网公司跻身手机行业本来是件困难重重的事情。但是,其高性价比产品加上新的营销模式让其受到广泛好评,甚至一些传统的手机厂商也很难做到。
总之,在市场增量空间缩小和三星苹果强势挤压的双重压力下,二线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创新模式夹缝求生。
模式创新与高成本如何平衡?
个人定制模式可以让用户就硬件、软件、配件、外观、售后等单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定制,甚至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定制服务。青橙手机、华为终端用C2B搭建平台的确在营销创新上迈出一大步,王迅表示,C2B其实是生产与需求方式的革命。
但这一模式同时也要面临一些风险。其中,如何平衡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效益与高成本的投入问题,是个人定制手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首先,用户真的了解自己需要怎样的终端吗?会要求定制的毕竟只是小众,或发烧友,或一些品牌的死忠粉,而很多用户其实并不明确自己想要的智能手机是怎样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款"傻瓜终端"而已。在智能手机市场,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定制还属于新鲜事物,也就是说,在个性化手机定制业务得以成熟发展、普遍推广之前,这项业务针对的将是小众用户,因此对于厂商利润提升的效果不会太大。
其次,高成本有谁来承担?个人定制势必会增加成本,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会否转嫁到自己身上是用户最关心的。因为个人定制,所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及统一的流程将不适用,这必然增加不少成本。假如这部分增加的成本由厂商自己承当,已经被"价格战"压得透不过气的大部分厂商利润将更寥寥无几。倘若由用户承担,那么个人定制机能否在市场上推开来还是个问号。
但无论如何,新事物一开始进入市场势必要面对种种问题,厂商的探索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未来,手机市场上的个人定制模式前景还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陈勋涛 来源: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