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行业整合潮再起 创新基因左右IT巨头命运
移动领域近期收购传闻不断。自微软宣布以不到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黑莓、HTC等手机厂商将被收购的传闻声再起。此次微软的收购案较之于两年前的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引发的震荡更加强烈。不仅继续强化"三足鼎立"格局,而且带动整个行业出现大洗牌,行业整合潮已摆在眼前。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此次微软的诺基亚收购给国内厂商更多地思考空间。为何诺基亚选择的是微软而不是中国厂商?一直喊着"走出去"的战略还需要多久?国内厂商的位置又摆在哪里?
手机行业整合潮再起
微软收购诺基亚的消息引起业界强烈反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三足鼎立之下,手机行业的发展脉络变得更加清晰。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用户对终端需求的庞大需求,但是却要面临市场和利润的双重压力。
Cannacord Genuity 发布的 2013 财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利润调查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智能手机的利润占全球行业总利润的比例为53%,三星的份额正稳步攀升,目前为50%,同比增加了16%。两大巨头利润占比相加达103%。市场利润仍由苹果公司与三星平分,意味着其它手机制造商在第二季度的利润值均为零或负数。
回想起谷歌收购摩托罗拉,那年的诺基亚宣布自己将转向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平台;那年的4月,HTC公司的市值飙至9800亿新台币;那年的黑莓还是商务机皇。而如今,昔日的手机佼佼者早已不复往昔。HTC今年的第三季度业绩预期导致其股价出现近8年来的新低;黑莓在8月中旬公告停牌,并称考虑包括出售在内的多种战略选择,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是份额的下滑、业绩的惨淡使然。有谁想到两年前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之旅竟为微软的收购埋下伏笔呢?
手机行业整合渐行渐近。此次微软收购诺基亚预示着软硬结合"生态系统"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不会像HTC和黑莓般陷入艰难的"沼泽"境地,才能立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中而巍然不动。
软硬兼施有多少威力?
今年6月份,曾有传言华为要收购诺基亚,但是最后诺基亚还是跟了微软,事后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也证实了当时的传言。手机行业整合的即将来临也让"制造强国"的中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何诺基亚选择微软而不是华为?中国的软硬兼施有几成功力呢?
从二季度的全球手机销量来看,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给出的全球二季度智能机销量数据显示,排在第一名三星之后的是中国手机制造商依次是联想、酷派、中兴和华为,他们的市场份额从12.3%到9.6%不等。可是让国内厂商为之尴尬的是,在价格上,国产旗舰机型的定价往往存在于2000-3000之间,而国外机型,则往往将定价选择在5000左右。量大利薄的事实让"中国制造"大打折扣。
这也是为何华为收购诺基亚不能如愿的原因。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以低成本为竞争渠道,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严重缺乏。虽然阿里巴巴曾试图收购天语,但一直未成功;中国移动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手机可是市场反响一般,软硬结合看起来并不那么顺利。
软硬兼施的功力不足敲响了"中国制造"的警钟。"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产品低端、廉价的面貌在国际上一直难以摆脱。如果不能向"中国创造"提升,掌握核心技术和实力,那么要收购类似诺基亚的企业,取得跨国并购的成功,是不太可能。
孵化创新基因才能引领产业变革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足鼎立"格局的进一步稳固,智能机的霸主角色追逐战成为国外厂商的独角戏。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突出重围,摆脱夹缝生存的境地,赢得别人的尊重,是国内手机厂商当前不得不考虑的事。
近年来PC市场的疲惫导致微软在行业里丧失领先优势,但这一家靠软件支撑的厂商凭借独特的管理团队和运作机制在全球的市值仍然拥有2590亿美元。最为关键的是微软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在2012年《福布斯》杂志评出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微软位居世界第二的位置。而这一点上,中国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品牌创造价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诺基亚会选择微软而并非国内厂商。
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曾说,企业必须打破专业化壁垒,打破"模块-组装"的组织方式,打破效率至上的思维理念,进行一体化的组织方式,才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放眼全球顶尖IT企业,创新基因无处不在。苹果的App Store环境圈,谷歌的Android Market,微软的Surface产品的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等都很好的体现了创新元素的演进。
这也给中国现状带来借鉴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厂商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和不平衡的价格竞争参与还需要的是孵化创新基因,做到让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完美融合,才能引领产业变革。
作者:林政伟 来源: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