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手机测评路在何方
罗永浩王自如的优酷827之辩尘埃落定,但这场纷争对手机测评界带来的深刻影响才刚刚开始,Zealer的测评模式能否成功?测评公信力来自哪里?测评项目该如何调整?测评机构与厂家和用户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测评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Zealer能否有未来?
王自如领导的Zealer无疑是最有影响的内地民间手机测评机构,为了将事业做大做强,他们正在着手做两件大事,一是为测评标准申请专利,二是筹建手机测评实验室。不得不说,这两步棋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而且格局非常宏大,可以想象,如果这两步都走顺了,Zealer主导了手机测评的公认标准,自建的实验室获得了公众认可的权威性,那Zealer就拥有了号令江湖的屠龙宝刀,形成了挟民意以令厂商的局面,一个好评可以推动某款手机大卖,一个差评可以令商家蒙受巨大损失。但是,这两步大棋能走得通吗?
1、标准问题
首先说标准,有句在IT界流传了多年的话:三流的搞产品、二流的搞技术、一流的搞标准。在信息化时代,标准已经上升到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为了争取个3G国际标准,砸了多少个亿,挨了多少个骂。标准是行业发展的灯塔,是厂家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是用户评价产品的指南针,标准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标准如此重要,因此标准都是由最有实力的机构联合制定的。例如正在引领全球5G发展的无线世界研究论坛(WWRF),首批认证了14名会士,都是来自电信大国的顶级通信专家,其中有两名中国人,分别是中国移动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李默芳和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周红。
Zealer的测评标准2.0正在申请专利,很明显走了一条甩开厂商的独立自主之路,一旦专利生效后,就能挟标准以自重,矮化排挤其它测评机构,这一招剑指两端,非常的决绝。但这个标准能否被行业认同?我对此持严重怀疑的态度,那种使用体验式测评没关系,我就是觉得iPhone手机丑得像坨翔,苹果公司也毫无办法,但如果你拿出了自定的所谓客观标准论证iPhone手机就是坨翔,并影响了销量,那苹果公司就会质疑你的标准。
纵观全球IT界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就没见过一个标准不是由该行业的顶级机构共同制定,反而是由一群业余发烧友制定的。企图依托这种业余标准来号令整个行业,这更是无法想象的。
2、实验室问题
在微博上秀下了我管理的千万级通信实验室的部分设备,被很多网友调侃设备老旧,他们是内行,那些设备最新的也是八年前购置的,原因就是近年来没有经费,也只能这样了。即使这样,Zealer预计投入600万建设的实验室,也未必能比我的实验室强多少,我的实验室里的博士硕士一大堆,zealer的几十个员工里又能有几个测试行家呢?
平心而论,我管理的通信实验室处于内地理工大学实验室中的二流偏低水平,但即使是一流实验室,也远比不过财大气粗技术实力雄厚的顶级企业实验室,而且大学的一流实验室普遍都有顶级企业的资助,有的甚至是整个包养。这种资助关系是双赢的,实验室能免费获取昂贵的设备,而未来的一流工程师们在校期间就已经习惯了这些顶级企业的产品,用这点投资就买到了更长远的未来,这些顶级企业赢得更多。
以华为的实验室为例吧,Zealer筹建的实验室档次与之相比差距巨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哪天Zealer的实验数据对华为手机不利,影响到了华为手机的销售甚至华为的声誉,周红会士从15万华为员工中挑上几个得力的技术专家,利用华为的巨无霸实验室跟王自如领导的Zealer实验室PK,Zealer有一丝丝的取胜希望吗?
假设有的话,欧美众多企业早就把华为干翻了,不像现在这样华为在欧洲横趟,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美国政府抵制,下降100个台阶也轮不到Zealer啊。我不看好Zealer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唯一作用就是令外行网友误以为其比较专业,而一旦跟手机企业巨头PK,反而会暴露出自身不专业的真相。
一个业外机构想靠自定标准和自设实验室形成行业话语权,甚至是话语霸权,这个战略实在是太过宏伟了,以至于基本不可能实现。我觉得王自如团体没有意识到标准和实验室的水有多深,台阶是多么地难以逾越。
在转型期间,Zealer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来自锤子公司,结果第一脚就踢在铁板上,铁板没破腿却断了,虽然事后表白"输掉了辩论,没有输掉未来",那要看未来之路要怎么走,如果养好了伤再继续踢铁板,铁板会一块比一块厚,这种未来可想而知。
二、手机质量是咋回事
1、质量是个系统工程
很多人都有一个体会,家电产品在保修期间内质量很好,一旦过了保修期就毛病不断,好像黑心厂家远程遥控似的。这其实是在现代工业产品中引入了系统工程的结果,把每一个部组件的寿命放在全系统寿命框架内来考虑和控制,追求组件寿命期的一致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全系统寿命期内部组件基本都不会坏,令用户使用感受非常好,二是超过全系统寿命期报废后,部组件的残值会很低,避免了用户多掏冤枉钱。
超寿命期产品的部组件发生故障是必然的,厂家期望的是越随机越好,若故障集中在某个部组件上,则说明这是质量控制的重大失败。根据这个道理,第三方在考虑一个产品的质量时,提出某个部组件的寿命有严重问题要非常谨慎,因为这是厂家下大力气解决的水桶最短板问题,通常并不会出错。
更反直觉的一个道理是:若某个部组件拥有远远超越全系统寿命的质量,这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当整机都报废时这个部组件还处在很好的工作状态,这种高残值对用户来说浪费,刻意制作某个高残值部组件,并以此作为产品高质量的卖点进行宣传的厂家是黑心的,特别强调某个部组件质量远远超越其它产品的测评机构,也是不能相信的。
2、厂家标准对用户没有意义
手机商家通常会花钱委托工厂进行产品质量测试,这种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的手段是必须的,但却是不应对公众公开的,因为厂家标准是自定的,条件并不统一,例如跌落实验中高度相同,但地面材质、跌落角度、试验次数、评判标准都不同,其管控的重点也不同,根本不能胡乱横向比较。
有的厂家标准是1米高度的大理石地面,有的商家是1.4米高度的塑料板地面,如果某厂家高调宣称通过了1.4米的测试,能说明就比通过前一种标准测试的手机更抗摔吗?
即使是资深专家,也无力对各种条件不一致的质量标准进行横向比较,这种厂家自定标准只能在内部使用,既不能作为指责采用其它厂家标准的手机质量的依据,也不能用于对通过该标准的手机质量的自吹,这都是在误导忽悠用户。
3、不能用标准来误导用户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看懂质量测试报告跟能看懂医学检验报告一样,是需要多年功力的。一个外行,认真研读技术专家给出标准、指标、数据后,独立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没有意识到,这个结论其实就是那个专家所设计好的,这就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有个手机厂家的CEO在央视节目上介绍自家产品,大意是跌落实验的行业标准是1米,而他们采用的是1.2米,每面跌20000次。这段话被很多网友理解为"在1.2米的高度上,【每面】跌20000次",相对于别的只跌落十几次的厂家,20000次的数量的确是太牛逼了。
在我的公开质问之下,该CEO公开澄清其含义指的是"每【面跌】20000次",面跌指的是"微跌",约十几厘米以下的微小距离跌落,与1.2米高度的跌落完全是两回事。这位CEO的表述应是无意的,但实际效果却是大量网友将"每【面跌】"理解成了"【每面】跌"。
本来应在内部执行的厂家标准,通过有意或无意误导公众的方式,用来自我吹嘘和攻击友商,这种现象非常令人遗憾。
4、加速实验不能说明质量问题
很多网友不懂什么是"加速实验",我不妨举个例子,沿海地区的盐雾环境会锈蚀枪支,有两种防护手段,该如何选择呢?若做上十年的对比实验当然就能说明问题了,但时间来不及啊。于是制作了一个盐雾比正常环境严重十倍的容器,把经过两种防护手段处理的枪支放进去测试,根据一年后的锈蚀情况来推断正常环境下十年后的锈蚀情况。
但是,在军工领域已经基本不再使用这种加速方法了,原因在于线性度不好,上述的加速实验显示A方案比B方案好的多,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正常环境下A方案就一定比B方案好,有可能A方案恰恰对超浓盐雾有很强的防护力,而对正常盐雾环境的防护力很差。
在当前的手机测评中,还在普遍使用这种"加速老化测试",这其实只能作为内部参考,将之作为公开自吹和攻击友商的依据,好像很科学的样子,其实这并不能说明问题。
5、通过国家强制标准的就是合格产品
前面否定了很多现行的测评方法,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合格产品呢?非常简单,通过国家强制标准的就是合格产品,对用户最有保障的是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而不是没有统一质量标准的无法捉摸的售前质量宣传。
例如有两款手机,A款良品率90%,B款80%,而A款的售后服务满意率50%,B款90%,理性的人会选择哪款呢?尤其是在A款所谓的高良品率未必真实的情况下,选择能令我们更有售后保障的产品才是理性选择。
用户不听商家和测评机构的质量宣传,坚持要求高售后服务保障,这非常有利于手机质量的提升。道理非常简单,商家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更喜欢做的是打质量牌多卖手机,却不愿意在售后上多浪费钱,而用户坚持高售后服务保障的策略,会促使商家为了多卖手机而做出更高的售后服务承诺,同时为了避免过高的售后开支而主动提升质量。
三、手机测评不该搞啥
1、不要横向对比
手机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完整系统,其功能和性能的指标非常多,当对多部手机进行横向比较时,选择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意操控的空间非常大,也最容易引起纷争,这绝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测评方式。
更关键的是,手机测评的正确路线应是着眼于手机特点的分析,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指导,而不是比较A手机和B手机哪个更牛逼。
2、拒绝"性价比"
性价比是个很个人的说法,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性价比的认识也不同,我以前出差时觉得包子是性价比最高的食物,有肉有菜好吃还便宜,现在出差再不吃这种馅料来源不明的食物了,怎么地也得进个干净的馆子点两菜吃。
例如iPhone手机,对有钱人来说性价比很高,对于贫民来说显然结论相反。所以说,面向各类受众的手机测评,不要把测评者自己的立场带进来谈性价比的,这只能引起少量同阶层者的共鸣,却会令更多的受众反感。
3、不点评设计
手机的某种独特设计是否合理,这是很难评说的,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设计者本人,旁观者很难进入到设计者那样深入统筹的思维境界。设计者反复琢磨、推翻、整合一个月后得出的方案,你开盖看一眼就能知道合理不合理了?难道你是神仙?
手机中某个细节采用了某种材料和设计,是在特定设计理念下各种权衡的结果,评价它本身的对错好坏并不简单,往往要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后才可能有答案。例如,如果用普通手机的设计理念去考察上万元的贵族手机,那简直就是一坨翔,其实那是在奢华理念指导下的精心设计,定位不同理念相异就会鸡同鸭讲。手机测评者绝不能去指导手机商该咋样做手机,这应是条禁律,一旦越界就会犯错。
4、不和厂商对话
手机测评机构的观点只对笼统意义上的用户负责,不对手机厂商负责,不要回应厂商的质疑,否则就会陷入到难以自证的深坑,公开撕逼更是愚不可及。
手机测评机构的公信力来自于广大受众的认可,不要向任何反对者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事实上这是不可能说服对方的,不要寄希望于舌战群儒扬名立腕,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四、手机测评该搞啥
1、挖掘产品的个性
同一款手机,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坏,有的觉得买得值,有的觉得买亏了,这些都很正常,原因在于每款手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对应着不同的潜在客户群。测评机构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深入挖掘手机的个性特点,并得出定性的结论,这其实是在帮助手机厂商寻找客户群。
2、对用户进行分类
对手机本身个性特点的挖掘只是手机测评的一半任务,还应根据居住环境、文化程度、感性理性、收入阶层等对用户进行综合分类,帮助用户了解到自己这类人的共性需求是什么,自己的个性需求是什么,并与手机的个性特点相印证,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入手后最不易后悔的手机。手机测评提供的是对厂商和用户的双重服务。
后记:
手机作为一个大众消费品,其不同的设计理念迎合了理念不同的用户,对于个人而言,喜欢的就是好的,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本来挺简单的一件事,由于国人总喜欢比较,于是就有了手机测评这回事。但是,比较也要有个正确的目的性,比较的应该是哪款手机更适合自己,手机测评机构为此提供的服务才是这个行当存在的价值。
我从事通信电子行业二十多年了,研发过相关产品,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有发明专利,有软件著作权,作为专家鉴定过科研项目和相关产品,现在干不动了,以教学为主,而教学对我没有压力,因此也有了闲暇时间关注手机测评这件事,纯属兴趣使然,观点不一定对,请大家讨论批判。
作者:奥卡姆剃刀 来源:新浪博客
上一篇:苹果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召开iPhone
6发布会
下一篇:TCL手机出海10年反思
2015年目标出货量1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