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手机设计 > 业界动态 > 万科总裁郁亮求助余承东买Mate7手机 并非好事

万科总裁郁亮求助余承东买Mate7手机 并非好事

录入:edatop.com     点击:

在迪信通总裁金鑫看来,华为这几年的渠道管控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手机行业有个现象,但凡互联网首发的产品,很容易被降价,因为互联网渠道商不太遵守价格协议。"Mate7采取的是线下首发,对互联网分销商有更严格的价格协议—包括随意降价将被撤销销售资格等,这让传统分销商在线下也更好销售了,也是这款产品价格能够企稳的原因之一。

"相比华为以前为运营商生产手机,公开渠道变化更加莫测,但客户更有价值,因为他们是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华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抓住这些客户,金鑫认为并不容易,OPPO和vivo都有3000元以上的产品在销售,但华为是一个更年轻,经验并不丰富的手机生产商。其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华为终端50%以上收入是来自全球零售市场。

Mate7的成功给了李小龙更大的信心,他尝试变得更乐观。"今天早上我刚看到一句话,任何的测量都会改变被测量的对象,"李小龙说,一般手机产量预估还会根据整个市场情况来定,"国内售价2500至4000元的手机,1个月销量大概400万台,市场空间就这么多。我们就会计算我们能占多少份额,最多能销售多少,但实际上往往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当你做一款非常好的产品的时候,你改变了生态环境。"

手机越来越像时尚行业,瞬息万变,难以把控,但也需要自由。

李小龙争取到了一定的自由,以至于Mate7"更多的是给我自己设计的一款产品,"李小龙说,"迁就别人的产品通常都是失败的。"

在Mate7之前,华为的产品多是在满足客户要求或在赶进度—这是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熟悉的研发思路。

"P1追求极致的美,这不是我的追求,至少我所在的用户群可能更多是讲究性能、好用,我们不会因为它非常美而接受其他方面有折扣,"李小龙说,"我们是传统的工科男,会做非常理性的选择。"

更多的李小龙们需要便于收发工作邮件的大屏幕,较长续航能力,而不是随身携带充电宝。"像我们这样频繁出差的人,带着充电宝你知道多麻烦吗?每次过机场安检我都把充电宝给扔了。"余承东说起大部分手机较短的续航能力时,一如他在微博上偶尔表现出的鲁莽,不屑一顾。

除此之外,为了信息保密,华为还要求每个人必须给手机设密码,为了解决自己每天频繁输密码的问题,李小龙特地在Mate7上采用了指纹解锁。不像苹果等手机需要先触碰电源按钮,然后才能进行指纹解锁,Mate7通过指纹解锁就能点亮屏幕,"直到现在为止,这个设计还没有其他厂家能实现",说起这点一直低声说话的李小龙提高了音调。

从上一款旗舰产品P1到Mate7,间隔了两年时间,让李小龙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准备,对他来说,Mate7的研发是个较为放松、舒适的过程。

P1研发时最为慌乱,这是他和团队第一次研发高端手机。2012年,他从华为功能机研发部门调来研发P1,"一款功能机产品大概会运用十几个以前从来没用过的新器件,但做P1的时候,这个数量上升到五六十个,"李小龙说,"压力非常大,这个团队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么复杂的东西,基本上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漏洞。"

两年时间,除了团队能力的磨合,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成熟。

华为在P1中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海思芯片。因为技术落后,当时的芯片采用是台积电的40纳米工艺,比它稍微晚一点的芯片都已经用上了28纳米工艺,由此伴随的是严重的功耗和发热问题,"消费者说我们华为在用一颗千年祖传的芯片K3V2,冬天可以当暖手宝。"李小龙并不避讳当时的失败。接下来的一两年里,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去解决功耗问题。

使用自产芯片的优势是逐渐显现出来的。海思芯片目前支持300M的高速下载,而主流厂商高通当前也只能支持到150M,假设不投入芯片生产,华为大概1年后才能提供类似性能的产品—那就意味着以技术为卖点的Mate7可能错过4G元年。2014年,4G真正开始普及,其网络环境对手机体验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多的视频内容及更高的下载速度,海思芯片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大屏幕要求的续航能力一直是华为擅长的,对天线的要求也更高。提及这点时,邵洋喜欢拿Mate7和iPhone 6 Plus做比较,"iPhone 6 Plus背后这两根线就是它们的天线,这意味着它们需要两根,而我们用一根就完成了,我们是做无线出身的。"邵洋说他们拿到iPhone 6之后就拆了机,发现华为更胜一筹。

就这样,在"工科男"的技术导向下,Mate7成为一款"男性"手机。根据华为透露的数据,在它的高端产品中,男女用户比例是7:3,而在果粉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Mate7从某一个消费群闯进中高端市场,它自身也带着华为工程师文化的强烈印记。

李小龙是70后,和华为大多数工程师一样,话少,回答问题都颇具辩证性,与余承东说话直爽,不厌其烦论证举例的性格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两人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刚开始做手机时,余承东能够帮李小龙抵挡住来自外界的压力,而现在,余承东愿意和他事无巨细地做沟通,"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非常喜欢去琢磨细节。"李小龙说。

这当然也意味着激烈的冲突。余承东希望Mate7能增加颜色,但这需要从后端供应商到前端渠道都进行调整。比如在指纹芯片上,颜色的调整意味着增加3个月的生产周期,最后李小龙说服了余承东,坚持了最先定下的黑白金3种颜色。

现在,工科男团队已经准备好2015年一整年的产品,李小龙并不排除价格还会向上攀升。"华为以前做产品是先设定好价格目标,根据这个价格目标倒推成本,然后分解你能买多少钱的屏、多少钱的电池、多少钱的外观结构件、多少钱的射频处理器等,再来设计,"李小龙说,"Mate7是为我自己做的产品,我一直在想,我愿意为增加的指纹功能付多少钱?"

Mate7目前取得的成绩令人注意到华为2014年做出了精减产品线的动作,以及4年前确定的进入高端市场的策略。

无论汽车业,还是服装业,以"中国制造"着称的本土公司大多会在规模扩大后,遭遇品牌提升乏力的窘境。一开始,华为并没打算挑战这层天花板。

2013年,联想和摩托罗拉出货数据还未合并,华为以5200万台智能手机的销量,稳居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但就在这种喜讯下,一个叫"NPS"的数值给了华为重重一击。这个数值代表使用过华为产品的人对它的推荐程度,8、9、10分档代表愿意推荐给别人,1到4分代表消费者认为手机很差,再也不会用,"华为的指标是负的24%,"邵洋说,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在给华为手机负面评价,多于给产品好评的人,"后来我们分析,这是因为大量售价60美元的低端机造成的品牌形象。"

2014年年初,华为砍掉了80%的低端产品线。

实际上,在余承东强硬的治理下,华为这4年一直在推进高端策略。早在2011年,华为在三亚召开了一场名为"三亚会议"的内部高层会议,确定了减少运营商定制服务,要做消费者品牌业务的策略;从2012年到2013年,华为在欧洲的运营商定制机合作伙伴从15家骤降至1家。很多运营商都是华为花费大量精力争取来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极大争议,很多人甚至断言华为手机"快死了"。

撇开运营商意味着华为需要让产品进入开放的零售市场—这是华为原本不擅长的领域。华为花了一两年时间去学习。

以德国市场为例,2013年华为智能机在当地占据4.8%的市场份额。在公开市场的手机销售中,5%的市场份额是一条重要指标,在5%以下时,厂商的销售人员需要挨个去推销产品,但超过5%,渠道商会主动要求上架热销的产品。到了2014年,华为当地的团队明显感觉到轻松很多。

那些自由贸易的公开市场,华为产品的销量以几何倍数增长。2014年,华为在拉美和中东实现了3到6倍的增长,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当地较高的经济富裕程度使出货产品集中在中高端。

根据华为提供的数据,在全球市场7500万部的出货量中,中高端手机占据18%份额,同比增长50%。

相应地,那组刺激华为高管的NPS数据有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24%转为+43%,位居业界第三位。

但和苹果甚至小米相比,华为手机仍然不那么"洋气",也不怎么时尚。工程师气质渗透到手机的各个细节。余承东也像大多数华为工程师一样,被外界指为"土",甚至是有点"轴"。2013年6月,华为在英国伦敦发布其最新的旗舰手机Ascend P6,余承东坚持用他中国式口音浓重但流利的英语完成了演讲。

对于余承东个人而言,这首先是个长期的"压力"游戏。"我常常有要放弃的感觉,觉得快坚持不下去了,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当被问及这几年最艰难的时刻时,余承东低头迟疑了一会儿回答说,以华为经营了二十余年B2B业务的能力去做消费者业务,在企业内部获得支持并不容易,同时,由于是面向消费者业务,他需要面对媒体和公众,招致的外界非议也不少。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华为这种运作方式。2013年,华为曾将赵科林招至靡下,任命他为华为终端高级副总裁,负责华为终端全球销售业务,尤其是公开市场渠道。赵科林1992年就加入诺基亚,一直到2012年6月离职,精通中文和中国市场,但入职华为不到1年,就跳槽加盟联想。

华为终端抹不去母公司的印记,也无法摆脱中国制造的标签。2012年邵洋被调至终端业务群负责市场营销,他不知道手机该不该沿袭"华为"二字,他也想知道在海外是否该回避"中国制造"的身份。

他飞往伦敦,向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请教。Interbrand首席执行官Jez Frampton给出的答案是应该叫"华为",从而和母公司之间形成强烈的共同价值观—华为从民营公司成长起来,且从中国走向海外,具有一种坚韧的品性,华为需要把这种品性贯穿到终端产品中。

"任何一个品牌都带有明显的国家属性,美国的品牌就很霸气,法国的品牌就很浪漫,德国的品牌就很严谨。"Jez Frampton告诉邵洋,中国品牌应该以一些好的特质登上这个榜单,包括谦逊,和强韧的生长力。

华为用4年时间登上Interbrand Top 100榜单。同期,华为消费业务还另设子品牌"荣耀",走互联网销售渠道,承载大部分低端市场需求。华为品牌在逐步推出中高端机型站稳脚跟时,也通过荣耀的互联网渠道增进了对消费者的了解。Mate7内置UI有了很大改善,正是得益于向荣耀学习。与此同时,荣耀的销售额在2014年增长了24倍。

邵洋对华为Mate7的热销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华为品牌主要面对商业精英和高收入稳定人群。这两个群体在品牌调研里表现出的强烈个性是"不被品牌控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品质不错但不那么为大多数人所青睐的品牌。

华为不错的成绩促使更多厂商跨入中高端市场,包括一直与华为征战不休的小米。就在2015年1月,小米发布高价位产品Note,对此,余承东说:"它的定位是怎么发烧,怎么性价比,想往上走既不发烧了,也没性价比了,失去了一个企业的根本。"

邵洋说,经过几年积累,华为的研发、渠道以及服务各方面能力都在增强,就像动画片《七龙珠》里那样,集齐7颗龙珠就能实现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是挑战三星和苹果"。

但是余承东认为,"目标是有的,但我们和三星苹果的差距还是很大,这我知道。"

作者:李潮文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上一篇:MWC2015:看手机厂商怎么玩智能硬件
下一篇:苹果副总裁:我们比安卓创新更快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易迪拓培训课程列表详情>>

我们是来自于研发一线的资深工程师,专注并致力于射频、微波和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