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解读微信收费之争四大疑问 腾讯与运营商协商
而作为网络交互的控制信号,“信令”请求超过网络处理能力时,会引发网络拥塞甚至雪崩效应,即所谓的“信令风暴”。按照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微信已经占用其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换言之,在占有大量资源的同时,微信并没有为移动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同时还会影响到其网络质量。这对于移动来说,当然是很不划算的,因此提出收费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隐藏收入困境
对于微信等业务带来“信令风暴”的可能,腾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易表示,解决“信令风暴”真正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运营商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扩容。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指出,目前使用的信令网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微信这类OTT业务(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而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现在突然要在这个方面占用一些技术资源,对于运营企业来说,在网络架构方面可能要重新改变。
建网需要成本投入,这似乎也让运营商的收费行为找到了依据,但是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运营商是通过建网后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盈利,而建网的成本不应该被转嫁到其他人的头上。其实,在网络建设的成本与收入之间,运营商确有苦衷。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多年来一直对运营商发展3G业务持反对意见,他的认为,3G网络在投入高成本建网的同时带来高流量业务,但流量业务为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却远远低于传统2G业务,成本与收入之间的逆差也使得全球3G运营商几乎都在赔钱。虽然他的“3G必死”的论断未必在业界获得认可,但在3G乃至4G时代运营商面临的收入压力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看似财大气粗的电信运营商始终盯着微信不放。
此外,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王云辉指出,由于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联通和电信手中,微信作为短信、电话业务的“掘墓人”,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确实给中国移动产生了成本负担。所以,中国移动对于微信收费的反应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要猛烈。微信3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没有补贴,只收取用户的流量费,运营商是赚不到钱的。因此,中国移动向腾讯收费,真正的理解,应该是用户交的流量费与运营商成本之间的剪刀差。
收钱实为收权
在有些人看来,运营商即便从腾讯处收到了微信费用,相对于建造和升级网络的成本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实际上,中国移动收费的目的似乎又不仅仅是为了钱,有观点认为,微信收费之争,关键并不是钱,而是对于话务权的争夺。
中国移动研究院顾问王辉4月9日在博客中发布一篇文章,称“微信收费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双方都在抢夺行业的话语权。”这篇文章中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微信等一系列的社交通信类软件,通过数据流量进行移动通信交互,完全“跨越”了运营商的短信这一业务的使用;同时,微信开发的语音对讲功能,也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给运营商的盈利和维护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这次的微信收费之争,本质的内容是运营商对于“管道”被过分践踏的无奈反击,也是以腾讯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企图摆脱底层束缚,争做行业大佬的意图体现。
王辉认为,如果微信不收费,相当于行业默许了腾讯这种践踏运营商“红线”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腾讯之后平步青云,业务可以毫无保留地凌驾在运营商之上,而各类其他的即时通信类软件会纷纷毫无顾忌地使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
在他看来,运营商如果丧失了对管道的绝对控制权,就会看着互联网企业在管道上为所欲为,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如果整个行业秩序颠覆了,将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受伤的还是用户本身。”
□追问
向谁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