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微信收费 轻松沟通愉悦体验是关键
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渠道之一。 本报记者阮洋摄
编者按
4月7日,出席博鳌论坛的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微信等OTT服务导致运营商加大的投资成本远大于在流量方面的收入,使业界再次掀起微信收费的论调。
“OTT”,即“OverTheTop”的缩写,是源于篮球运动中“过顶传球”的意思,如今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在微信之前,QQ、微博等都可以看成是OTT产品。如今,正是这一“过顶传球”搅乱了一池春水。
一直以来,从QQ到搜索、从微博到微信,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这些互联网应用的基础服务是不能收费的。因此,当“收费”二字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舞台上”,工信部、运营商、微信用户、腾讯、媒体,纷纷出演“生旦净末丑”的各自角色,或欲言又止,或扭扭捏捏,或先惶恐后愤怒,或慷慨为民请命……
微信收不收费?怎么个收法?向谁收?连日来,这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萦绕在大多数国人心头。但国人心存侥幸和期望:倘若微信能够逼迫竞争对手们从担忧转向对产品和服务的反思和创新,掀起新一波的移动互联网开发热潮,该多好!
真不是钱的问题
世界信息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一说短信息。这个诞生于1991年的信息产品,在2001年的中国有了新变化。各地移动通信公司成立后,全力拓展各种新业务,短信息是一只不可忽视的“潜力股”。还记得当初两毛钱一条的短信吗?尽管只能用拼音拼写,但我们依然笨拙而热情地写下 “NIZAINA?WOXIANGNI!”“WHEREAREYOU?IMISSYOU!”后来,有了中文输入,有了彩屏,短信费也降成了一毛钱,而且还取消了网间价差。于是,文字短信的逸兴横飞和彩色短信的鲜艳夺目走进人们的生活。当然,移动通信公司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仅今年春节七天假期,山西2000多万移动用户发拜年短信20多亿条,每条一毛钱,运营商获利两亿多人民币。
循着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运营商、服务商顺应信息发展潮流,迎合用户消费行为和心理,不断改进创新和服务,才有了今日短信息的人见人爱、爱不释手。
再说微信收费。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电信增值业务已被冲击得百孔千疮,即使向微信收费也不能挽回运营商传统电信增值业务的颓势,因为,微信“之火”,可以燎原。“收费扼杀的不是微信而是中国互联网未来!”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