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电路板设计阻抗控制讲解(二)
将上文四种型式的参数,整理如下
单端讯号多半会用Coplanar结构计算,因为与GND的间距,会影响阻抗。而差分讯号与 GND的间距,对阻抗影响不大,反而是差分线间距影响较大,所以单端讯号的S是与 GND的间距,而差分讯号的S是差分线间距。
至于线宽,因为制程缘故,所以洗出来会变梯型,而一般说的线宽,是指 W1,而 W多半以下式估算阻抗
W = W1 - 1
要注意的是,上式用的单位为 mil,而一般计算阻抗时,也多半用mil 。
在此我们利用10层板 Any layer来作阻抗控制例子
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 S 是 signal所走层面,而 G是 GND参考层,另外,单端讯号用的介电常数值,与差分讯号用的介电常数值不同,要特别注意。虽然影响阻抗的因素有许多,但是 RF 工程师能控制的,只有 H, H1, W1, S 这四项,其它都取决于PCB厂,因此我们把这四个变量整理如下:
Q 既然10层板,为何只走表层跟第六层 而不走其它层
A. 这是阻抗计算出来的结果,假设如果走第二层,且单端讯号要 50奥姆,差分讯号要 100奥姆,则线宽只有 1.6mil,由[2]可知,线宽太细,容易有阻抗误差与 Insertion Loss(IL)过大的缺点。阻抗误差如下式:
因为 PCB厂的制程能力,一般来说会有正负 0.5mil的线宽误差,因此,若线宽过细,则可能会阻抗误差过大,导致每片 PCB的阻抗都不同。至于损耗过大,若是 Tx的 Trace,会导致 power过小,若硬要以加大 DAC方式来达成 Target power,则可能会因 PA的 input power过大,而产生许多非线性效应,例如 Harmonics, IMD……等[3]。
若是 Rx的 Trace 线宽过细,则会导致 Sensitivity不好。因为由[3]可知,当IL 提升 1dBm, 则 NF 也会多加 1,则 Sensitivity便会衰减 1dBm。
Q. 为何单端/差分讯号在第六层的计算阻抗,并非理想的 50 奥姆/100 奥姆
A. 也是线宽考虑,虽然第六层的H1比其他层较大,2.5mil,而在阻抗不变情况下,H1加大可有较大线宽,但 50奥姆的计算结果,为 1.7mil,比第二层的50奥姆 1.6mil,只多了 1mil。还是太细,因此只好牺牲一点阻抗,来拓宽线宽。
Q. 线宽跟阻抗的上下限为何
A. 线宽最好有 3mil以上,2.3mil是最下限,极度不建议线宽小于 2.3mil。至于阻抗,大概可以有正负15%的范围,以单端讯号而言,范围是42.5奥姆~ 57.5奥姆,而以差分讯号而言,范围是 85奥姆 ~ 115奥姆。只要阻抗在范围内,尽可能拓宽线宽,因为阻抗偏掉,可以靠匹配调回来,但若 Insertion Loss过大,则几乎无补救机制,因此两害相权取一轻情况下,宁可牺牲一点阻抗,来拓宽线宽。
Q. 那为何不走其它层,然后也靠牺牲阻抗的方式,来拓宽线宽
A. 以手机寸土寸金的空间考虑,Main GND顶多只会有两层,以 10层板而言,Main GND会设计在第五层跟第七层,因此若要得到良好的 Shielding效果,只能走第六层,若走第二层或第三层,一来会有其它数字或电源 Trace,受干扰机会加大,二来是第二层或第三层上下两层的GND,多半是支离破碎,不会像第五层跟第七层的 Main GND那样完整,因此若以 Shielding效果考量,走第六层会比其他内层来得好。
Q. 那可否以不牺牲阻抗的方式,来拓展线宽
A. 有三种方式:走表层, 把 S 加大, 挖空。由前面表格得知,走表层可不牺牲阻抗,又可有较宽线宽,但走表层易受干扰,因此当 Trace 过长的情况下,还是要走内层来避免干扰[3]。而 S 加大,确实可以在不牺牲阻抗的方式,来拓展线宽,但会有极限。
不挖空的情况下,单端讯号的 S,6mil以上就不会再改变阻抗了。而差分讯号的S,10mil以上就不会再改变阻抗了。特别是差分讯号,由[4]可知,间距若过大,会削弱抗干扰的能力,因此 S 也不宜过大,一来是避免占据过多 Layout 空间,二来是避免削弱差分讯号抗干扰的能力。
至于挖空,也是方法之一,尤其由[2]可知,若 Trace 与参考层过近,会有寄生效应,因此挖空,不但可在不牺牲阻抗情况下拓展线宽,同时也可避免寄生效应。但是挖空会占据空间,挖越多占据越多空间,因此建议一开始走线时,先不要挖空,等所有 RF/BB的线都已走完,确定有多余空间,再来挖空。
射频工程师养成培训教程套装,助您快速成为一名优秀射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