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EMC模式带动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电源网】一直以来被称之为“需求侧”产业的节能服务行业,原本是节能环保产业大军中的“小不点”,但进入“十二五”以来,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下,该产业异军突起,有望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利器。
据悉,仅2009年~2011年三年间,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增长了3000多家,随着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模式)在市场受宠,将带动节能服务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5年乃至10年期间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改造的主角地位清晰,但日子并不见得好过。”虽然未来发展前景看上去很美,但是投入大、回收慢、融资难、节能量测算难等都成为考验EMC模式这一节能“新宠”的诸多难题。
产业突破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政策扶持。记者最新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近日将召开合同能源管理暨经验交流会,对节能服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分析解答,有望为该产业发展释放更有利的政策信号。
门槛低或是致“乱”主因
一个化工企业,由于设备和工艺流程老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仅电费每年就要开支3000万元,同时,余热废气排放让企业长期背负减排压力。化工厂想进行设备和工艺改造,但苦于没有数千万元资金投入,有心无力。此时,有节能服务公司主动上门,与该化工企业签订了8年期合同。节能公司免费提供节能改造技术资金和设备,化工企业由此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当年节约电费1000万元,并获得销售余热废气的部分收益。按照协议,节能公司每年获得节省电费和余热废气销售收入的八成收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EMC模式案例”。某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模式利用市场化机制,使用能企业在“零投入”情况下提升能效、减少排放、节约成本;节能公司挖掘了潜在市场机会,合理分享节能收益;政府部门减轻环保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压力,“由于能够让多方共赢,合同能源管理已逐渐成为国内节能减排市场的重要运营模式”。
[p]另有专家表示,就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产业而言,目前最重要、最实在的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没有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就很空洞。但是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存在问题不少。
而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节能公司为企业提供专业有效、迅速翔实的解决方案,其自身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方式的推广程度。然而我国节能公司起步较晚、规模尚小、数目较少、实力不足,诸多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商业化运作,大大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运行效率。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个别业内人士深有感触。“现在一提到节能服务,好多企业都反感,这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节能服务公司造成的。国内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真正发展起来也就这两年,行业发展得快,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打着节能服务的名目进入,整个行业显得有些混乱。”
但与此同时,政策鼓励与扶持的作用日益显现。近日,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都将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有力措施推进使用。力争达到“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十二五“时期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的目战略标。
国务院今年6月底正式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更是把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列入八大重点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自身的良好市场表现,合同能源管理或将成为节能减排事业主力军。
[p]“热扑”公共机构节能
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淘金”。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4000余家,节能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据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加入到了节能服务行业中来,有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央企进军节能服务业会出现一个高峰。同时,节能服务市场的巨大商机也吸引了一批原来从事能源供应、房地产业、矿业等传统行业企业的转轨变型。
有关人士表示,早期进入节能服务市场的公司经过近几年的锤炼,找到了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且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进入快速扩张的“黄金期”。
节能服务的业务范围成为企业扩张的“第一站”。其中,公共机构节能成为热重点。
资料显示,从我国公共机构节能现状看,公共机构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节能改造,不仅缺乏资金,而且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得一些节能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利用新的节能机制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为公共机构节能提供了市场运行机制的解决模式。
据记者了解,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例如北京市现已出台《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安排专项资金,对公共机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明确予以投资补助和节能量的奖励。上海、山东等地也出台了相关办法。
有关专家表示,最近一段时期,各地不断制定出台地方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有望成为未来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日前,北京地铁首次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北京地铁空调节能改造EPC的试点项目,该项目成为北京大型基础设施进军节能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应在能源电力行业大力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在节能环保过程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做足相关配套工作,力助节能公司、“三高”企业积极开展能源管理工作。
[p]热发展中制约因素渐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0.26亿元,实现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行业从业人数也有大幅度增加,达到37.8万人。
一系列数据都在表明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节能服务企业增长几乎呈现“白热化”。但业内认为,与规模上的迅速扩张相比,节能服务产业在做“强”方面则稍显迟缓。
“目前,中国面临着能源利用率低和单位产值能耗高的现状,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仍在培育阶段,巨大的节能市场是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基础。”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委员会主任沈龙海强调。
采访中也有专家告诉记者,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因节能和减排而带动的中国产业升级,但是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依然面临着政策不完善的困扰,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节能服务产业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在供给层面,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合同能源管理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融资层面,“绿色信贷”仍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需成立相应的产业基金,项目担保力度;在市场层面,需要建立诚信体系,避开恶性竞争,成立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服务机构,增强用能单位意识。
相关节能服务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的缺失还可以靠自主研发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解决,但资金的严重不足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相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用能大户来说,节能服务公司只能算个“小不点”,业内称为“小马拉大车”。没有了资金支持,小马就拉不动大车。
数据显示,目前节能服务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的28.1%。融资渠道缺乏,已制约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壮大。
EMC电磁兼容设计培训套装,视频教程,让您系统学习EMC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