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无线通信 > 技术文章 > 标准主导PTN技术应用

标准主导PTN技术应用

录入:edatop.com     点击:

分组传送网(PTN)是基于分组的新一代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不仅能较好地承载电信级以太网(CE)业务,而且兼顾传统的TDM、ATM等业务。然而,PTN技术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与增强型以太网、IP/MPLS等技术的激烈竞争。

PTN技术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PTN技术具有面向连接的数据转发机制、多业务承载、较强的网络扩展性、丰富的OAM、严格的QOS机制以及50ms的网络保护等技术特征,适用于承载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回传网络、以太网专线、L2VPN以及IPTV等高品质的多媒体数据业务。

与基于路由器的IP/MPLS解决方案相比,PTN还具有低成本、高可靠和易维护的优势。MPLS-TP和PBB-TE是PTN的两种主流技术,它们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随着技术发展,PTN技术的标准化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将从国际标准进展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T-MPLS/MPLS-TP

T-MPLS技术标准最初由ITU-T于2005年5月开始开发,到2007年底已发布和制定了T-MPLS框架G.8110.1、T-MPLS网络接口G.8112、T-MPLS设备功能G.8121、T-MPLS线性保护G.8131和环网保护G.8132、T-MPLSOAMG.8114等系列标准。2007年,IETF出于MPLS利益之争以及兼容性问题,提出由它主导相关标准化工作。2008年2月,ITU-T同意和IETF成立联合工作组(JWT)来共同讨论T-MPLS和MPLS标准的融合问题。

在2008年2月~4月期间,JWT相关专家深入研讨了T-MPLS和MPLS技术在数据转发、OAM、网络保护、网络管理和控制平面五个方面的差异,于2008年4月18日得出正式结论:推荐T-MPLS和MPLS技术进行融合,IETF将吸收T-MPLS中的OAM、保护和管理等传送技术,扩展现有MPLS技术为MPLS-TP(TransportProfileforMPLS),以增强其对ITU-T传送需求的支持,今后由IETF和ITU-T的JWT共同开发MPLS-TP标准,并保证T-MPLS标准与MPLS-TP一致。

2008年7月底,IETF召开了第72次全会,讨论了10篇MPLS-TP文稿的V00或01版本,另有10篇文稿预计在IETF73次全会(2008.11)前发布V00版本,由ITU-T提供文稿处理的优先级次序,计划在2009年Q2将MPLS-TP架构和需求等文稿发布为RFC。之后,ITU-T将根据这些RFC来修改原有T-MPLS标准,并保持协调一致,计划在2009年10月全会通过T-MPLS所有相关标准。

截至2009年5月,联合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的起草工作,已经形成了部分RFC,并计划在5月底的中间会议上进行讨论,相关文稿的状态见表1。

根据目前进展状况,相关草案将在2009年7月底的IETF全会上通过,并在ITU-TSG1509年10月的全会上完成ITU-T建议的刷新,但是关于OAM的具体协议和保护方式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化工作进展不快,因此MPLS-TP的国际标准化进展也非常值得关注。

PBB-TEPBB-TE技术由IEEE的802.1Qay任务组负责开发,是在IEEE802.1ah规范的PBB(运营商骨干桥接,即MACinMAC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加了业务的流量工程和1:1的50ms快速保护等面向连接的传送特性。

2007年3月IEEE802.1正式成立了IEEE802.1QayPBB-TE任务组,2008年1月D1.1版本通过了工作组投票(TaskForceballot),2008年7月正式推出了D3.5版本。IEEE802.1ah(PBB)的D4.2版本已于2008年6月正式通过了IEEE批准,目前已经通过IEEE802SponsorBallot(赞助者投票),该草案已经进入正式标准表决的下一个阶段,预计在2009年下半年可以成为正式IEEE标准。

产业化

虽然PT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还未完成,但由于国内外移动运营商的无线回传市场需求迫切。

目前业内已有一系列PTN产品相继面市:T-MPLS/MPLS-TP产品主要有上海贝尔的1850TSS320/100/40/5、华为的OSN3900/1900、UT斯达康的TN725/705、爱立信的OMS2430/2450、烽火的CiTRANS660/620、中兴的8905/6100等。PBB-TE产品主要有北电的MERS8610/8606、诺西的hiD6670/6650、烽火的M8416E、中兴的8905/6100等。

随着技术标准的进一步明确,PTN相关产品和应用会进一步成熟。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张海懿   来源:通信产业网

上一篇:用EPM填补呼叫中心黑洞
下一篇:智能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监控)解决方案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详情>>

手机天线设计培训教程 国内最全面、系统、专业的手机天线设计培训课程,没有之一;是您学习手机天线设计的最佳选择...【More..

射频和天线工程师培训课程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