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理量测量
录入:edatop.com 评论:0 点击:
热电温度计(热电偶) 热电温度计以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测得与温度相应的热电动势由仪表显示出温度值。它广泛用来测量-200℃
~ 1300℃范围内的温度,特殊情况下,可测至2800℃的高温或4K的低温。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准确度高、
测温范围广等特点。由于热电偶将温度转化成电量进行检测,使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都很方便,适用于远距离测量和自动控制。在接触式测温法中,热电温度计的应用最普遍。 (1)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电1 和2的温度不同时,
如果T>T0 (如图8.2-3 热电效应),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并在回路中有一定大小的电流,此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该电动势就是著名的“塞贝克温差电动势”,简称“热电动势”,记为EAB,导体A,B
称为热电极。接点1通常是焊接在一起的,测量时将它置于测温场所感受被测温度,故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接点2要求温度恒定,称为参考端(或冷端)。由两种导体的组合并将温度转化为热电动势的传感器叫做热电偶。 热电动势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珀尔贴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汤姆逊电势)所组成。热电动势的大小与两种导体材料的性质及接点温度有关。
导体内部的电子密度是不同的,当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接触面上就会发生电子扩散,电子从电子密度高的导体流向密度低的导体。电子扩散的速率与两导体的电子密度有关并和接触区的温度成正比。设导体A和B的自由电子密度为NA和NB,且NA>NB,电子扩散的结果使导体A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导体B则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在接触面形成电场。这个电场阻碍了电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时,在接触区形成一个稳定的电位差,即接触电势,其大小为
~ 1300℃范围内的温度,特殊情况下,可测至2800℃的高温或4K的低温。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准确度高、
测温范围广等特点。由于热电偶将温度转化成电量进行检测,使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都很方便,适用于远距离测量和自动控制。在接触式测温法中,热电温度计的应用最普遍。 (1)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电1 和2的温度不同时,
如果T>T0 (如图8.2-3 热电效应),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并在回路中有一定大小的电流,此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该电动势就是著名的“塞贝克温差电动势”,简称“热电动势”,记为EAB,导体A,B
称为热电极。接点1通常是焊接在一起的,测量时将它置于测温场所感受被测温度,故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接点2要求温度恒定,称为参考端(或冷端)。由两种导体的组合并将温度转化为热电动势的传感器叫做热电偶。 热电动势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珀尔贴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汤姆逊电势)所组成。热电动势的大小与两种导体材料的性质及接点温度有关。
导体内部的电子密度是不同的,当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接触面上就会发生电子扩散,电子从电子密度高的导体流向密度低的导体。电子扩散的速率与两导体的电子密度有关并和接触区的温度成正比。设导体A和B的自由电子密度为NA和NB,且NA>NB,电子扩散的结果使导体A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导体B则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在接触面形成电场。这个电场阻碍了电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时,在接触区形成一个稳定的电位差,即接触电势,其大小为
(8.2-2) | 式中 k——玻耳兹曼常数,k=1.38×10-23J/K; e——电子电荷量,e=1.6×10-19 C; T——接触处的温度,K; NA,NB ——分别为导体A和B的自由电子密度。 |
|||||||||||||||||||||||||||||||||
因导体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势。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改变了电子的能量分布,高温端(T)电子将向低温端(T0)扩散,致使高温端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低温端因获电子而带负电。因而在同一导体两端也产生电位差,并阻止电子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于是电子扩散形成动平衡,此时所建立的电位差称为温差电势即汤姆逊电势,它与温度的关系为 | ||||||||||||||||||||||||||||||||||
|
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仅供参考。如需专业解答,请学习本站推出的矢网、频谱仪、示波器等测量仪器使用培训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