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Mate7/蓝宝石P7炙手可热 你所不知道的“华为态度”
经济全球一体化下,一家中国企业在产品技术配置领域领先国外对手并不新鲜,但在手机这个波云诡谲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像华为这样从市场到技术的崛起则更让人侧目。从MOTO、NOKIA雄霸国内市场到巨星陨落,再三星手机近期露出的市场疲软,让全球业界不得不再次审视这支新生崛起的中国力量。
厮杀之下的华为"开始"
在中国移动通讯事业的兴起之初,也曾有一大批国产手机出现并风靡过,科健、CECT…….诸多品牌的出现,这些带着"国"字头的企业曾被看做是中国通信设备产业超越进口品牌的希望,但风烟过后,这些曾经凝聚消费者民族情感的品牌却接连在市场蒸发。后人回首往事,发现中国手机企业的倒下,核心原因就在于"急功近利,缺少可持续的核心技术积累"。从2002年科健等品牌转型成为韩国三星代工企业,到2006年天时达等品牌被诺基亚控告设计侵权,从始至终,中国企业都处于手机产业链的末端。
没有核心专利技术,没有研发积累,将发展的重心放在营销等环节,最终使得一大批手机企业最终败下阵来,接连的重创,不仅打击了国内手机产业链,也让国产手机市场近十多年沦为进口品牌接连进入的掘金地。就在一大批知名品牌倒下的同时,华为正懵懂的进入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华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企业
看似"误打误撞"的成功
与时下不少企业逐利走入手机市场不同的是,华为消费者BG的成立,完全是基于完整解决客户整套系统采购配置下的考量,当年,在阿联酋客户要求华为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苛责下,催生了华为启动手机研发项目,这种基于市场及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角度下的"误打误撞",最终引导华为从幕后专家成为消费者眼前的明星。
事实上,当2003年,华为成立消费者业务BG之时,国内手机市场并未给后入者多少生存空间,这个通信市场的"新入场选手"还灵活利用了被称为小灵通的移动市话产品来开辟市场。借助自身的研发优势,华为在随后的1年内,先后推出多款备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从具备彩屏配置的A528C到具有时尚个性化外观的A318,这些在当时领先同类的产品不仅为初生的华为手机赢得首场胜利,也让华为获得从运营商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小灵通业务的火爆,不仅让一个接一个华为小灵通产品获得百万台的订单,更在业内塑造了盈利27亿美元的UT斯达康公司。就在业内关注华为参与小灵通市场竞争的同时,华为却令人意外的选择了壮士断腕,抛弃小灵通业务并围绕3G通信标准开发终端产品。这样的决定让整个市场都倍感匪夷所思,但当年一篇名为《企业不可穿上红舞鞋》的内部演讲稿却最能表达华为人对企业发展的执念"企业最需要的不是保持盈利、获取最大利润,而是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壮士断腕 技术为核心
对盈利的依赖,和对利润的贪婪,往往被形容为商业公司的天然属性。与热衷于吸引投资的国内友商不同的是,历经海内外一系列竞争的华为却敏锐的意识到,只有产品技术的领先,才是保持一个高科技企业最核心竞争力最有力手段。04年11月国内首款WCDMA产品U626的问世,不仅让在全球范围内推动3G运营商设备的华为首次实现端对端统一发展,还让海外对这个通信界的新丁刮目相看,查尔顿媒体集团将这款手机评为"最佳3G手机奖"。
随后的过程,就是华为利用其领先的通信专利在全球范围内斩获市场份额,05年,亚洲GSM世界大会上发布 U636;07年,北美T-Mobile手机 U7519问世;同年,华为为北美Metro Pls制造的第一款CDMA手机M318问世;08年,日本运营商eMobile华为手机 H11HW登场。此时,昔日的小灵通巨头UT斯达康公司已日渐衰微逐渐淡出消费者视线。
华为P6、P7、Mate7智能手机
上一篇:魅族MX4/小米4战争没完
Flyme
4.0/MIUI
V6终极体验评测
下一篇:英特尔突围移动市场
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