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重新定义手机:Oculus、中兴争锋人机交互革命
核心摘要:智能手机的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硬件堆叠已逼近极限,这不是性能的极限,而是用户感知的极限。要取得新突破,就需要创新能力更强的公司,中兴、华为等以研发导向的公司优势此时更容易体现。下一代手机进化将在语音操控、虚拟显示、全息技术等人机交互革命上取得突破。
"平淡、没有惊喜",这是科技界本周经过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MWC2015)、苹果公司发布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两次业内重要事件后的普遍感受。
3月10日,苹果公司推出备受瞩目的Apple Watch,除了对最高12万元价位的品评,市场几乎没有惊呼。这是为何?可穿戴设备如果仍在此技术阶段徘徊,恐怕并不容易普及,Apple Watch所能依赖的无非是苹果强大的品牌和生态系统。
与此相似,3月初结束的一年一度的巴塞罗那MWC2015上,尽管有2000多家厂商参展,且所有的手机产业链主流企业都参加了展出,但是,手机新品的亮点并不多。
手机技术创新正在步入一个瓶颈阶段,整个手机产业仍然站在8年前由苹果第一代iPhone定义的世界里;而对于可穿戴设备,也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来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手机的核心驱动力可能是什么呢?目前的智能手机技术已经"过剩",如手机屏幕分辨率已达2000万,摄像头达到1600万以上,CPU足以支持其流畅运营。在此背景下,新的创新驱动力将会是人机交互的革命,包括语音操控、虚拟现实和可能出现的全息技术等。
交互创新拐点到来?
巴塞罗那展会一向是电信行业的风向标。在MWC2015上,鲜有的创新亮点包括:韩国三星公司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6的曲面屏幕、美国Oculus公司的虚拟现实技术,中国中兴通讯推出的语音操控手机和眼纹识别技术。摩托罗拉MOTO X也有出色的语音交互能力。
在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高价收购后,虚拟现实科技公司Oculus引领的交互革命格外受到关注。Oculus首席技术官John Carmack在MWC2015上披露,公司2015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与三星合作的虚拟现实头套Gear VR项目上。
为什么是Gear?这是由于,手机用户已经习惯用手指点击3.5英寸大小的手机屏幕,但是对于形如"鸽子蛋"、大小是手机屏幕十几分之一的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屏幕,手指就不敷使用了,必须设计新的交互模式。
不仅手表,其他可穿戴设备也有类似致命缺陷,即是人们很难直接进行操控,往往还需要手机、个人电脑等作为辅助,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相似,智能家居也是如此,一般需要手机作为操控面板。这并不是说,手机不能实现这些功能,而是既然手机可以实现,为何还需要另外专门的新设备呢?
手指触摸之外,如果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交互、虚拟现实和全息等足够方便实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就可以脱离巨大的屏幕而存在。
中兴执行副总裁曾学忠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语音对智能电视、手表等智能设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中兴、Nuance联合Audience、NXP和Sensory等在巴塞罗那成立全球首家智慧语音联盟,希望改变手机的交互方式。从现场测试效果来说,首款语音操控手机星星2号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用户体验。
这意味着,在人机交互上,下一部手机进化的可能性将在虚拟现实、语音操控上。以手机输入而言,第一代是"九宫格"、全键盘为代表的键盘输入,以及Fastap等小创新;第二代为触及阶段,苹果iOS、谷歌Android系统解决了手机操控的便捷性问题,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而到了第三代,语音操控、虚拟显示、全息技术等既丰富输入方式,又在用户感觉上增加了趣味性。三星Galaxy S6 EDGE受到欢迎,也与其创新的交互方式相关。
人机交互突破:"场景"创新
下一场人机交互革命会以什么方式出现,语音、虚拟现实哪个堪当大任?笔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
虚拟现实技术无疑代表着未来,完美实现后效果非常酷炫,这是微软HoloLens、Oculus等受到用户欢迎的原因。其优势在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在技术上用户游戏、电影等娱乐性需求非常有吸引力,甚至可能完全颠覆未来的游戏产业、电影产业、电视直播系统。
与之相比,语音操控定位则不同,其优势首先在于"实用",专注在"典型场景",而关注场景化创新正是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语音操控最典型的三大场景包括:第一,驾车、手拿物品等需要解放双手的场景,语音操控在此可以实现完美的替代触控;第二,手表、电视等智能设备不方便触摸的情况,语音更为方便和人性化;第三,出访国外,需要快速切换不同语言的情况,中兴手机推出的星星2号翻译水平已可替代翻译人员,软硬一体的设计比使用谷歌翻译等更加便捷。
虽然如此,虚拟现实和语音操控也各自需要技术上的改进和进一步突破。对于虚拟现实技术,需要的是在技术真正解决和手机的对接,而不是穿戴一个巨大的"头盔"才能使用;而对于语音操控手机,则迫切需要迅速开拓适合语音的场景,让它的使用更加便捷,并迅速适配更多机型。
在此情况下,在人机交互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触控技术,将和语音操控、虚拟现实技术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发展,三足鼎立。直到虚拟现实、语音智能化达到足够高水平,屏幕可被取代。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技术是全息技术。虽然全息技术体验极其酷炫,但目前尚未产生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一旦相关技术成熟,其吸引力可堪与虚拟现实媲美,抑或二者形成融合。
除了上述三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还有手势操控等新技术出现,但尚未形成趋势。
目前。一些手机内置手势识别功能,但该技术使用比较麻烦,需要先内置一些动作,然后专门去使用,便捷性不够。不过,如果换一种思路,对家中空调、电视等设备内置手势识别,用户只需几个简单的挥手动作就能完成开关、切换等动作,可能还有发展空间。
人机交互创新几乎必然发生,但形成交互革命还需要更多人性化、场景化的创新,而不仅仅有技术。
人机交互创新样本:
中兴的语音操控试验
交互革命是否可以促使产业格局变化?我们不妨以手机产业特别是中兴这家主打语音操控的公司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最近一年,中兴通讯在中国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前五名。虽然中兴在海外市场比较优秀,在美国排名第四,但由于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强、接近三分之一,海外的强势不足以对冲国内的下降。
究其原因,无非三点:第一,手机厂商的运营商定制模式早已式微,导致原来90%依靠运营商定制生存的中兴失去了这一固有优势,但又未迅速跟进小米的互联网渠道、联想的社会渠道等新的销售渠道创新;第二,中兴期间大幅压缩了低端机型数量,但在公开市场上,中兴手机品牌基础比较薄弱,而中高端机型需要品牌支持才能上量。最近一段时间,中兴正在积蓄一组交互革命,冀望以创新力完成自我救赎。
中兴终端CEO曾学忠表示,当前可穿戴设备的热潮将催化语音操控方式变革,未来中兴计划将语音操控扩展到家居、汽车、可穿戴等多领域,建立起全方位的语音操控平台。中兴"星星2号"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拨打电话、驾驶汽车、打开应用等全程语音操控。
语音操控早就有苹果Siri等APP,但与手机进行深度软硬结合的企业,中兴还是第一家。在巴塞罗那展会上,中兴通讯与Nuance、Audience、NXP、Sensory等厂商还成立了语音联盟,其特质是系统级语音操控,软硬一体化,而不是纯粹的APP等应用层创新。在翻译、驾车体验等场景看,表现优秀。未来的手机创新,很大层面上可能在交互和软件上,而不是设计、硬件。
除了语音之外,在巴塞罗那展会上,中兴展示了眼纹识别手机。从现场体验效果来说,非常好玩,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创新。这不难理解:指纹识别被盗用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指纹传感器的供货一直是大问题,眼纹识别无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甚至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次展会上,中兴还展示了一款很好玩的智能投影仪ZTE for Smart Projector,即Spro 2,获得以严谨闻名的GSM协会(GSMA)颁发的最佳移动消费电子设备奖。这是一款不用电脑、手机的投影仪,是一种典型的原创性创新。与之一起获奖最佳智能手机是苹果iPhone 6和LG G3,最佳移动平板是微软Surface Pro 3,最佳穿戴设备是摩托罗拉MOTO 360,摩托罗拉还凭借MOTO E拿下100美元内最佳性价比智能手机。
不得不说的是,智能手机的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硬件堆叠已逼近极限,这不是性能的极限,而是用户感知的极限。要取得新突破,就需要创新能力更强的公司,中兴、华为等以研发导向的公司优势此时更容易体现。最近的几个关键创新,都是由中兴、华为等引领,如中兴星星2号手机的语音操控、眼纹解锁,华为手机MATE 7的指纹解锁、华为手表。而小米、魅族等企业主要还是在营销、设计上发力。
中国手机产业已历经四代。第一波手机厂商科健、波导、熊猫们早已销声匿迹,甚至比它更资深的业内翘楚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黑莓等也已不见踪影。而在此后的公开渠道为王的第二波手机企业里,天宇、金立们也失去了进取力;在第三波浪潮中,"中华酷联"、TCL是运营商主导时代的受益者;小米、OPPO们则是第四波浪潮的代表企业,在这一波当中,联想靠收购MOTO手机希望弯道超车,而中兴、华为们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为引导,同时补足短板。
作者:刘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贾跃亭谈乐视手机:我们绝不做低端垃圾产品
下一篇:为什么要统一手机充电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