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小菜鸟求大神指导啊!
ka=45,kb=30,h=1的二面矩形角反射器,k是波数,a、b是两个底边长,h是高度,求入射角是90°时RCS随方位角的变化
第一种取二面角是90°时;第二种取二面角是100°时。求仿真结果
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清楚你的意思
算出来这么一个结果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upload=1]
首先谢谢大神,但我感觉不对劲,像第一种90°时,应该有三个峰,第一个是出现在0°,第三个是在90°,中间45°是个比较平缓的波峰
我仿真的是这样的
那你说的入射90度是什么情况呢?还有这个跟光源的频率有没有关系呢?
因为在ka和kb中已经包含了波长,我觉得跟频率是没有关系的,曲线总体趋势应该是像我贴的图这样
就是这样的照射下,θ=90°,φ是从-5°到105°
ka=45,kb=30,h=1的二面矩形角反射器,k是波数,a、b是两个底边长,h是高度。
h有问题啊?
h也应该和K相关,比如给出Kh=35,否则几何模型不唯一。
恩,那也是,我算的频率是15GHz,求结果哦
你还是没把 h 交代清楚。
频率确定了,底边长a,b都确定了啊,h=1m,我贴的图就是在15GHz下算的,所以求15GHz的仿真结果
canwyk:
你的仿真结果是对的,请问你是自己编的算法么?
我用FEKO仿真如下,
谢谢,我是自己用matlab编的程序,能否麻烦您再帮我算下,当二面角是100°时的仿真结果;还有feko用的是什么方法,矩量法么?
二面角是100°时的仿真结果;采用几何光学法。这个模型PC上矩量法的计算量太大。
你的物理光学法做到这样很好啊。
上面你的结果也应该对的,和feko几何光学结果比较接近。不同算法结果总会有些差别。
可以多做些实例来进一步验证,就能对算法有更好的评估。
复杂目标RCS物理光学的编程,面元遮挡计算是个关键。你解决了么?
请你先看下我的“RCS物理光学的遮挡计算”帖子,我们沟通下好么
噢,谢谢,那跟我仿真的有点区别,我采用的是区域投影+物理光学法,这个误差会不会是因为物理光学法在偏离镜面反射方向时误差比较大,因为我算的是后向散射,像90°时我的仿真跟feko基本是一致的,但当是100°时就有差别了,因为90°时经过二次反射后沿反向返回,100°时就不是沿原入射波的反向传播了(我算的是单站散射),所以100°时跟您的结果不一致,您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原因?
你的物理光学法做到这样很好啊。
上面你的结果也应该对的,和feko几何光学结果比较接近。不同算法结果总会有些差别。
可以多做些实例来进一步验证,就能对算法有更好的评估。
复杂目标RCS物理光学的编程,面元遮挡计算是个关键。你解决了么?
请你先看下我的“RCS物理光学的遮挡计算”帖子,
我们沟通下好么
恩,你的那个帖子我之前就看到了,面元遮挡有考虑
像在二面角90°时,如果入射方位角小于0°时,左边的平板就会对右边产生遮挡,那样我就会只对左边平板应用PO法,再加上右边平板露出来的部分应用PO法;
还有再二次反射时,第一次反射是用GO法,第二次反射才用PO法。
《RCS Reduction of Dihedral Corners》在这篇文献就是用这样的方法(AP+PO法),但他算出来的结果跟你仿真的是一致的,跟我的就有点差别
文献上的结果
能否麻烦您帮我用物理光学法算一下结果
----- 这是重新补上原来回复贴子,编辑的不见了 -------
二面角是100°时的仿真结果;采用几何光学算法。这个模型PC上矩量法的计算量太大。
你的物理光学法做到这样很好啊。
上面你的结果也应该对的,和feko几何光学结果比较接近。不同算法结果总会有些差别。
可以多做些实例来进一步验证,就能对算法有更好的评估。
复杂目标RCS物理光学的编程,面元遮挡计算是个关键。你解决了么?
请你先看下我的“RCS物理光学的遮挡计算”帖子,我们沟通下好么
帖子编辑没了,新的也发不上来。
我所说的 RCS物理光学法编程——面元遮挡计算,是能够对任意复杂目标几何模型而言的,这样才有实用意义。
对于上述双面角模型,采用FEKO物理光学法仿真,因为必须采用普通PO、按1/3波长划分、设置多次反射,这个模型比较电大尺寸、面元数量很多,计算时间会很长(大概一整天)。
建议你先用下面仿真模型验证你的算法,也很有意义。
好的,最近要放假一段时间,等回学校再琢磨琢磨
CST微波工作室培训课程套装,专家讲解,视频教学,帮助您快速学习掌握CST设计应用
上一篇:FEKO模型能够导出吗 如何导出
下一篇:FEKO仿真A cable path section must not extend into multiple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