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首页 > CST > CST使用问答 > 关于CST的I求解器的精度问题

关于CST的I求解器的精度问题

录入:edatop.com     点击:
很少用CST的I求解器,最近计算一个穿越自由空间的传输问题,T求解器速度太慢,所以考虑用I求解器,但遇到了结果精度问题,在此请教大神。 
 
1.首先是发现i求解器定义精度的地方起码有三处,不太清楚都是什么精度,首先I求解器主界面上的一个数值,应该是迭代的residual,点开special里面左上角还有一个有关精度的(手边没有cst,只记得下拉框1st low memory,2nd good accuracy什么的),右下角还有关于MLFMM精度的一个下拉框,当然界面上还有一个复选框是使用双精度也和精度有关,这个明白,其他的2个关系到哪一部分精度不是很清楚。 
 
2.采用i求解器默认值主界面上1e-3,special里面左上角是1st,右下角mlfmm那个好像也是第一项,计算设置好的模型(模型大致是两个天线相向放置,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一个发射一个接受,求一个频点的S21,类似耦合问题),I求解器默认(auto)采用MLFMM算法计算,发现每次求解结果都不一样,S21大概在-19dB左右,(我记得差别能有正负0.5dB,我认为这对数值求解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每次迭代的次数(达到收敛条件)也不同,residual也不同。改成1e-4之后情况好了一些,再更改special内的两个,一个改成2nd good accuracy(改成3rd后计算会很慢很慢),MLFMM精度改成high accuracy之后,结果稳定了很多(和此前默认精度的结果也有差别,大概-18dB),但还是会有变化,基本上在有效数字后4位了。我不太清楚CST的I求解器在什么地方有随机性,才会出现这种每次计算结果都会有差别的情况。另:利用FEKO计算同一问题,默认3e-3精度,每次的residual都不会变化,当然结果也很稳定。 
 
3.使用direct MOM算法计算的结果在-14dB左右,和MLFMM差别较大,但结果很稳定,每次计算结果都一样。 
 
4.i求解器的结果和t求解器的结果有一定差别,这个倒是可是接受,即使T求解器,网格划分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另:FEKO计算结果和T求解器的倒是比较接近,在-18dB左右。 
 
5.但是我进行参数扫描(移动其中一个天线的位置)观察S21时,用MOM算出的结果整体趋势和T求解器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根本无法接受(前提是T求解器的结果是正确的,经过验证的),用MLFMM得到的结果虽然趋势上和T求解器的结果相近,但S21较小的情况下差别还是较大,而且精度的MLFMM的结果,在明显对称的位置上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低端有些震荡趋势,不可信,高精度的虽然稳定了,还是和T求解器有不小差别。 
 
6.另外试了cst自带的i求解器的例子,计算一个天线的s11,也会有这种现象。 
 
注:以上仿真全部使用cst2011(忘了是sp几了),默认网格划分(没什么特别的结构,普通的喇叭天线),采用waveguide port馈电。 
望大神帮忙给些解释,谢谢。

网友回复:

没人帮忙,看帮助文档大概能了解一些这些精度代表什么,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计算都会不同

网友回复:

找到了feko参数扫描的方法,发现结果还是没有cst时域求解器的结果好,明明该对称的两端数值不一样,,比最大值低20db后和cst时域结果差别大一些,曲线有振荡现象,不平滑,左右该对称的不对称,是不是积分方程算法就不适合这种问题呢? 
另:还是不知道cst的i求解器为什么每次计算结果都不一样

网友回复:

这种大尺度的天线耦合问题还就是MOM方法最适合。了解了各种算法的原理就好解释你遇到的各种情况了。 
 
I算法是高频渐进方法,采用SBR,弹跳射线方法,类似于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射线条数和反射次数你是自己可选的,当然条数越多,反射次数越多计算量会增大,但精度却不一定就增加。这也是高频算法本身的问题,你采用这种方法就应该知道它可能的问题。 
 
MLFMM是采用迭代方法求解矩阵方程,当然迭代法的初始值和残差都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direct MOM是采用直接法求解矩阵方程,也就是对稠密矩阵直接做LU分解,这样做虽然计算量大,占用内存大但是精度能保证很高,并且解稳定。 
 
总之,必须根据你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计算的策略。

网友回复:

首先谢谢回复,等了好久,这几天都没时间看看 
 
不过我还有些问题 
 
1.这个问题尺度并不大,就是一个20dB的标准增益喇叭天线(我用的8.212.4GHz)加一个标准开口波导,对积分算法来说不算电大问题了,用T求解器比较慢是因为我要扩展出1m*1m的外空间 
2.i算法(应该是指我说的CST中的i求解器吧)不是高频渐进方法,A求解器才是 
3.MLFMM是迭代求解的,“当然迭代法的初始值和残差都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我的意思是“在不改变任何设置的情况下,MLFMM每次计算结果都不一样” 
4.MOM的直接解法你的观点我也同意,但在试验我的问题时,稳定但不正确。 
 
谢谢

网友回复:

问题1:和 FEKO对比,I求解器的三个精度设置意义分别是收敛终止条件、变量单精度双精度运算(关乎内存占用,和编程中单精度和双精度一个概念,一般采用单精度就够用了),另外一个关乎网格数,准确度越低支持的网格步长越长,计算时间相对越短。这些前两个FEKO中均有体现,而准确度的设定在FEKO的版本更迭中隐含了。

网友回复:

问题2:这个问题理论上不应该出现,我想知道楼主是采用的远场源还是带结构进去算的,如果远场源的话应该不会有此问题。关乎算法本身,I求解器没有采用混合算法,这种电尺寸的问题建议采用时域求解,I计算电大尺寸的,另外如果结构中有腔体或者能量多次反射的情况下使用MLFMM是不合适的,这是算法的缺陷,不是软件问题,这种问题无论是CST的I还是FEKO都算不准。还有计算天线耦合度的时候在-19dB有0.5dB左右的偏差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吧?

网友回复:

问题3:直接矩量法的话计算要仔细设置网格(FEKO中也一样),网格模型变化的话,算出来的结果会变化的,我觉得直接矩量法的话网格不妨密一点,默认的一个波长剖三个网格精度不够

网友回复:

问题4:这些算法都需要设计师介入网格划分,而不是HFSS或者CST的F求解器傻瓜自适应加密就行了的,网格模型的变化难免会导致计算效率和结果变化,这个要靠经验积累的,目前我也在学习

网友回复:

问题5:天线相对位置的变化结果发生变化,根本上就是耦合强度的变化,算法在求解各天线的方向图的准确性(不仅仅是主瓣区域,包括电平较低的旁瓣和尾瓣),我觉得不妨用时域来算,和之前模型一样,不同的求解器求解应该可以相互验证的。

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仅供参考。如需专业解答,请学习易迪拓培训专家讲授的CST视频培训教程

上一篇:CST工作室套装2013的新功能展示
下一篇:CST仿真阵列天线馈电问题

CST培训课程推荐详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