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CST MWS微带线S参数问题
基本概念的问题,就是最简单的微带线模型,要得到S参数,要不要在输出的port那里设置阻抗匹配?
我现在是在线的两端各设一个multpin 的waveguide port,出来的结果好像谐振很大,我觉得应该是没有做匹配,终端开路造成的吧?
请高手指点!
波导端口会自动匹配,再使用标称阻抗值(Reference Impedance)归一化计算S参数,这个reference impedance默认是50欧姆,除非你在Transient Solver Properties里面手动设定另外的值。
所以,使用波导端口没有端口阻抗的设置选项。
哦,谢谢hefang的回复。
那从File--》export--》Touchstone导出来的应该是mixed-mode的S参数文件,对吧?
我试图通过Macros--》Results--》Single-ended S parameter--》export single-ended to touchstone/multiline common+differential mode to single-ended 导出单端的S参数,但是都报错,不知道有没有人成功导出过?
如果你设定了至少两个模式并且都运行了,那应该就是混合模式的。
宏操作我没有用过,没有建议。
这个是我从CST通过File--》export--》Touchstone导出来的S参数文件,里面直接就来数据,也没有写明SDD11对应哪个,不知道Hefang有没有办法看出来?
请查阅Agilent Corporation所属的协议《Touchstone File Format Specification》,里面定义了touchstone文件格式。
至于你的这个案例,没有看到你的模型的话,我目前不完全确定CST MWS在touchstone文件中如何定义这四个端口的顺序。不过,如果你只关心S_dd_11的话,每个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是S_dd_11的幅值(线性),第一行第二列是S_dd_11的相位(角度)。
看了一下这个spec,它规定的倒是很详细,但是CST导出来的这个文件也没有完全按照这个spec,因为spec规定好多东西都是optional的。
唉,所以还是把模型发上来(其实是之前别人发到论坛里的模型,我拿来学习学习),Hefang帮我看一眼吧。SDD11,SDD21分别是哪个?他这个到底怎么布局的? 谢了先!
问了CST FAE,他说他也不知道。
CST MWS导出的Touchstone文件是严格遵照按照协议标准的,阅读的时候请耐心一些。我不知道你说的Optional是什么,你是想说option line吗?CST MWS导出的文件option line使用"# GHZ S MA R 50"格式,表示“GHz频率单位、S参数、幅值(线性)-相位(角度)、50欧姆归一化”,完全遵守协议标准。
CST MWS帮助文件《Export TOUCHSTONE File》里详细解释了CST MWS处理端口的顺序:“The S-Parameter in the resulting TOUCHSTONE file will correspond to the systems port modes in ascending order. For an example with two ports, where the first port (named port 1) has 2 modes and the other port (named port 3) and has one mode, this would mean: 1(1), 1(2), 3(1).”因此,你的模型里这四个端口的顺序是:1(1), 1(2), 2(1), 2(2),根据这个原则,按照矩阵的角标原则,矩阵的格式如下:
Sdd11_mag, Sdd11_pha, Sdc11_mag, Sdc11_pha, Sdd12_mag, Sdd12_pha, Sdc12_mag, Sdc12_pha
Scd11_mag, Scd11_pha, Scc11_mag, Scc11_pha, Scd12_mag, Scd12_pha, Scc12_mag, Scc12_pha
Sdd21_mag, Sdd21_pha, Sdc21_mag, Sdc21_pha, Sdd22_mag, Sdd22_pha, Sdc22_mag, Sdc22_pha
Scd21_mag, Scd21_pha, Scc21_mag, Scc21_pha, Scd22_mag, Scd22_pha, Scc22_mag, Scc22_pha
题外:
1. 楼主知道如何验证上面的顺序正确与否吗?
2. 你的耦合传输线差模阻抗大约是138欧姆,共模阻抗大约是49欧姆,那么把差模和共模的S参数都归一化至50欧姆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感谢Hefang的回复。
我也从通过对比导出来的波形和原始波形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比较麻烦的一点是,一般默认的排列应该是
SDD11 SDD12 SDC11 SDC12
SDD21 SDD22 SDC21 SDC22
SCD11 SCD12 SCC11 SCC12
SCD21 SCD22 SCC21 SCC22
就是像Agilent 的VNA给出来的一样
! S(1,1) = SDD(1,1)
! S(1,2) = SDD(1,2)
! S(1,3) = SDC(1,1)
! S(1,4) = SDC(1,2)
! S(2,1) = SDD(2,1)
! S(2,2) = SDD(2,2)
! S(2,3) = SDC(2,1)
! S(2,4) = SDC(2,2)
! S(3,1) = SCD(1,1)
! S(3,2) = SCD(1,2)
! S(3,3) = SCC(1,1)
! S(3,4) = SCC(1,2)
! S(4,1) = SCD(2,1)
! S(4,2) = SCD(2,2)
! S(4,3) = SCC(2,1)
! S(4,4) = SCC(2,2)
所以,CST导出来的这个怎么转过去?
2. 你的耦合传输线差模阻抗大约是138欧姆,共模阻抗大约是49欧姆,那么把差模和共模的S参数都归一化至50欧姆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因为我只是拿来做一个例子,来学一下CST导出来S参数的结构,所以没有在意线的阻抗。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是实际应用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归一化,直接把它导出来用可以么?
用波形对比?会不会“主观因素”太多?如果你的touchstone文件已经确定要50欧姆归一化,只需要再运行一次仿真,在transient solver里面手动设定归一化至50欧姆,仿真的数值就可以和导出的数值对上了,客观而标准,不会出错。
至于矩阵的格式,CST MWS应该不会给你再有什么调整的空间,大概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做后处理操作了(VBA或者其它第三方软件)。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先要回答你是如何理解归一化的。实际应用中确实有这种情况,所以你要先明确什么是归一化,如何归一化,以及什么情况下才要归一化。
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仅供参考。如需专业解答,请学习易迪拓培训专家讲授的CST视频培训教程。